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學術交流回顧
首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于1998年10月25-28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腐蝕與防護學界專家學者約150人(臺灣代表23名),不顧臺風帶來的風風雨雨,如期而至,大家
首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于1998年10月25-28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腐蝕與防護學界專家學者約150 人(臺灣代表23名),不顧臺風帶來的風風雨雨,如期而至,大家齊聚一堂,交流腐蝕科學問題,切磋材料防蝕技術,聯誼兩岸新知和舊朋,繁榮兩岸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共攜解決海峽兩岸自然和工業環境條件下的腐蝕科技。共有140篇論文在會上報告交流。會議論文主要強調前瞻性、針對性、學術性、實用性和開拓性。學術會議期間還同時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材料防蝕新技術/新材料展示會。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受到各方面的普遍贊賞。
我國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元,材料的腐蝕破壞涉及到環境、資源、人身安全、科技進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重大的杜會、經濟問題。海峽兩岸地域相近,自然環境相似,海島環境的腐蝕性尤為嚴重。多年來,大陸和臺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針對我國,特別是海峽兩岸自然環境下的材料腐蝕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對材料的腐蝕與破壞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已取得不少高水平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海峽兩岸文化相近、語言相通,兩岸腐蝕與防護學界早就盼望共同舉辦系列的規模較大,水平較高的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當時還難以逾越兩岸官方學會共同舉辦會議的難題。鑒此,臺灣成功大學蔡文達教授和廈門大學林昌健教授在參加1996年墨爾本ICC會議期間,探討學問、情趣相投,通過充分溝通,達成高度共識,約定由廈門大學和成功大學兩校共同主辦,于1998年10月間在廈門大學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在此后二年時間的籌備過程,雙方經反復醞釀,.對會議宋旨、會議文化、會議風格、會旗、會標等都做了精心設計,試圖既按國際慣例辦會,開辟優良學術交流和聯誼管道,更結合兩岸歷史特點,搭建中華民族情感交流平臺。會議如期在廈門大學舉行,首開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學術合作和交流系列會議之先河。
首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的發起受到多方關注,響應熱烈。會議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當地政府、兩岸相關學術機構、企業單位和各界仁人志士的關心和支持。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國際著名的物理化學家盧嘉錫院士為本次會議親筆題詞,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曹楚南院士為會議文集撰寫序言,田昭武院士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肖紀美院士等10多位兩岸著名腐蝕科學家蒞會作大會特邀報告,為會議增光添彩。首屆兩岸會議不僅在學術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更極大促進了兩岸在材料腐蝕與防護方面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海峽兩岸學者通過廣泛深入的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增進了共識,建立了密切溝通管道和實質性合作。首屆兩岸會議由廈門大學林昌健教授任會議主席。本次會議主題:面向21世紀的兩岸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第二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2000年10月18日在臺灣臺南走馬瀨舉行。會議主席是成功大學蔡文達教授,會議更是精心安排、盡善盡美、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在寬松、真誠、友好、聯誼的氣氛下取得圓滿成功。大陸參會者無不為臺灣學者、同行的誠懇、熱情、友好而深受感動。第二屆兩岸會議的主題:攜手同創兩岸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的新世紀。
自第一、二屆兩岸會議之后,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的良好影響進一步擴大,被廣泛認可,并納入了兩岸腐蝕學會的工作議程,辦會更加規范、更加程序化,規格也進一步提高。
第三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于2002年10月在風光優美的浪漫之都青島舉行。會議主席是中船重工725所陳光章教授(現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秉承發揚兩岸腐蝕研討會的優良傳統和文化,會議精心籌謀、強力辦成高質量的會議,期間深人探討學術、廣泛交流學術,加深情感溝通,取得全面成功。
第四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于2004年10月26-29日在風景秀麗的臺灣大學溪頭實驗林舉行。在濃郁的凍頂荼香與翠綠的森林原始中,有兩百余篇論文發表。會議在緊張嚴肅的專業討論與輕松愉悅的休閑聯誼中,延續已經傳承八年的兩岸腐蝕防護盛會。第四屆兩岸研討會主席為臺灣大學應宗漢教授,會議主題是:攜手共創兩岸材料防蝕技術的新世界。
第五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于2006年10月26-29日在中國老工業基地和腐蝕科學研究中心沈陽舉行。這次會議組織一流、學術一流、接待一流。特別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精良的科研設備和研究實力給所有的參會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五屆兩岸研討會主席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韓恩厚研究員,會議主題是:攜手合作,造福華夏,發展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第六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是在歷經了五屆研討會積累經驗的基礎上,2008年11月9~12日將在風景秀麗的臺灣花蓮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舉行,近180篇學術及技術論文發表。臺灣的會議組織者對會議程序安排,精心雕鑿、圓滿周到、無微不至,比往屆有過之,而無不及。兩岸學術及技術交流進一步擴大深入,中華民族情感交流更加升華,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獲得兩岸學者專家們的交口稱頌。第六屆兩岸研討會主席為臺灣陽明大學黃何雄教授,會議主題是:攜手共創兩岸材料防蝕技術的新世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