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學家李曉剛教授赴滬討論課題研究內容與進展
為盡快落實和推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啟動會成果,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曉剛教授帶領第一課題負責人李金許教授等一行,于2014年6月18-19日率團赴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摸底和檢查。
6月18日上午,李曉剛教授帶隊首先拜訪了復旦大學材料科學學院李勁教授團隊,李勁教授是本973項目的專家組成員,該團隊是代表我國當前不銹鋼腐蝕評價研究最高水平的專業團隊。李曉剛教授首先就此次來訪主要目的進行了介紹,并力邀李勁教授團隊在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前期平臺專項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開展不銹鋼在我國典型海洋氣候--包括海洋大氣區、飛濺區、潮差區、全浸區的耐蝕性定標工作,徹底夯實我國海洋環境下不銹鋼選材定標、腐蝕模擬和加速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基礎。李勁教授對李曉剛教授的提議非常贊同,在充分介紹其團隊十余年來在不銹鋼局部腐蝕綜合評價研究的心得的基礎上,闡述了其針對李曉剛教授提議的初步構想及其可行性。李勁教授的介紹和初步方案得到了在場人員的一致贊同。隨后,雙方圍繞不銹鋼在我國海洋環境下的迫切需求和工程失效案例,尤其是我國海南某重大工程中不銹鋼點蝕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案進行了探討,并初步制定了后續工作計劃。會談結束后,訪問小組參觀了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腐蝕實驗室,并結合實驗室設備條件,對不銹鋼局部腐蝕復合評價技術及其在不銹鋼海洋環境腐蝕方面的應用和拓展的可能性進行了進一步交流,并通過此次參觀和交流加強了973項目團隊與復旦大學材料科學學院之間的聯系,雙發均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和聯系。
上海交通大學交流后合影
6月18日下午,李曉剛教授帶隊首先拜訪了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院士團隊,就此次來滬交流目的、973項目近期工作重點和落實計劃再次向責任專家丁文江院士進行了匯報。丁院士指出,項目首席的管理和協調是973項目的成功的關鍵,此次上海之行非常重要,是加強整個973項目團隊協調性、促進項目高效開展的有效方法,要長期、定期進行。同時丁院士指出,中國制造業目前仍基本停留在引進、消化的水平上,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很少,特別是海洋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領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發展、相關裝備制造和海洋資源開發的瓶頸,因此,憑借此次973及其后續項目,通過系統地集成、研發產生量大面廣的海洋腐蝕防護核心成套技術、孕育幾大亮點與特色方向,至關重要;這更需要項目首席的高效管理、疏導和整個團隊的集體努力。交流后,丁院士親自帶領訪團參觀了其團隊最新科研成果展示,并合影留念。
上海海事大學交流現場
6月19日上午,李曉剛和李勁教授共同率隊趕赴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進行交流。該院書記劉文白教授、院長尹衍升教授、副院長董麗華教授等及該院相關中青年教師20余人參加交流。上海海事大學是本973項目第六課題的依托單位,該課題是整個項目的重點之一。因此,這次訪問是此次上海之行的重中之重,受到雙方的格外重視。歡迎儀式后,李曉剛教授首先在啟動會的基礎上,補充說明了其關于整個973項目的整個構思,強調了在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發展到當前階段下,海洋生物/微生物化學-電化學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應該調整為本973項目四個關鍵科學問題中的首要問題,要針對東海、東南海、南海和南海深海海況,普遍加強海洋微生物在腐蝕過程中的影響、機理及防護方面的深入研究,要加強實驗室研究條件建設,微生物介入條件下的實驗條件要重點考慮pH和氧濃度的變化幅度,必須進行準確標量。李教授進一步指出上海海事大學在海洋微生物腐蝕研究及防護方面具有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隨后,尹衍升教授介紹了該院為了充分落實項目啟動會的成果,課題組針對性進行了任務分工和任務疊加,成立了深海腐蝕磨蝕、深海微生物腐蝕機理與耐微生物腐蝕鋼研發等三個任務組,傾全力投入到973相關課題任務中,并著重介紹了相關基礎與取得的進展。隨后,該院劉濤老師介紹了該院與寶鋼合作開展的一項遠洋貨輪壓載艙耐微生物腐蝕用鋼研發方面的工作進展和成果。上海海事大學相關工作得到李曉剛教授的充分肯定。隨后,雙方又在關于成立深海環境腐蝕平臺、項目第一課題與第六課題課題組進一步協同與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當日下午,訪問團隊系統參觀了該院深海腐蝕-磨蝕-微生物腐蝕研究方面的專業設備情況,并進行了針對性交流。經過此次交流,項目首席科學家對第六課題組的工作成效和基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責任編輯:郭靜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劉娟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2850329508 郵箱:liujuan@ecorr.org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