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開創世界橋梁建設領域多個之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全線貫通。這座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及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首次在橋梁工程上部結構大規模采用鋼結構。太原鋼鐵集團自主研發的8200余噸雙相不銹鋼鋼筋替代了傳統鋼材,成功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建設,實現了雙相不銹鋼鋼筋第一次在國內橋梁建設的批量化應用,不僅大幅延長橋梁使用壽命,更有力推動中國跨海大橋建設材料的升級。
參與港珠澳大橋設計的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常規大橋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杭州灣大橋100年的基準期已達到極限。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 抗震烈度八度,這對使用材料、設計方案和施工方式都提出了挑戰。就材料而言,必須考慮使用防銹能力更強的不銹鋼。
大橋的壽命與海水中的氯離子等腐蝕性因子,到達混凝土內的鋼架結構時間有關。鋼筋受到腐蝕,就會撐裂混凝土,危及整個橋梁的安全和壽命。因此,鋼筋的選材和混凝土的質量,都成為港珠澳大橋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自主研發高性能不銹鋼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我認為最大的難度在材料的耐腐蝕性。臺風大、海水鹽度高,會加快鋼筋銹蝕。所以研發重量輕、強度高、抗疲勞、耐腐蝕、壽命長的高性能不銹鋼材料,是擺在我們鋼鐵企業前面的責任。”太鋼集團營銷部產品開發部業務經理曹姣嬋告訴記者,2009年起,太鋼就開始不銹鋼鋼筋的研發。在國家啟動港珠澳大橋規劃設計前期,太鋼在對國際知名跨海大橋進行調研分析后,向設計部門提出使用雙相不銹鋼鋼筋的建議。經過多次技術交流和論證,大橋管理局和設計部門最終將雙相不銹鋼鋼筋列入港珠澳大橋設計規范。
據介紹,港珠澳大橋使用不銹鋼鋼筋,是中國內地橋梁建設中首次使用不銹鋼鋼筋,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一次使用不銹鋼最多的工程。
按照設計,整個大橋共需要不銹鋼筋約11500噸,以及配套的套筒和綁絲。太鋼提供了8200余噸雙相不銹鋼鋼筋,占到港珠澳大橋國內段不銹鋼鋼筋總量的87%。
曹姣嬋表示,太鋼滿足工程需要的同時,還為國外供應商應急供貨,來確保大橋建設進度。8200噸只是中標段的供貨量,還不包括向未中標段的應急支援。另外,太鋼還向港珠澳大橋工程提供不銹鋼套筒、綁絲等,實現不銹鋼鋼筋施工的全套服務。
“可以說,太鋼不銹鋼的供應遍布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整個標段。太鋼雙相不銹鋼鋼筋具有耐氯離子腐蝕性能好、強度高、輕量化、免維護、使用壽命長等諸多獨特優勢,主要應用在大橋的承臺、塔座及墩身等多個部位。”曹姣嬋如是說。
衍生產品應用廣泛
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銹鋼鋼筋等相關產品在港珠澳大橋項目中的成功應用,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先后為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和武漢青山長江大橋提供了高端不銹鋼材料,并與多家國內外知名建筑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據了解,今年1—8月份,太原雙相不銹鋼開發量是去年同期的2.41倍,為去年全年開發總量的1.65倍,太鋼雙相不銹鋼鋼產品技術持續升級,亦在推動鋼質純凈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太鋼技術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雙相不銹鋼研發項目負責人李國平介紹,太鋼雙相不銹鋼在國內首次進入萬噸級化學品船制造領域,打破了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局面。
目前,太鋼雙相不銹鋼系列產品先后在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海外PDO天然氣管線、AP1000核電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在中國石油石化、環保設備、食品制造、橋梁等領域亦有應用。最近,太鋼雙相不銹鋼又順利通過了挪威國家石油標準NORSOK M-650認證,為進入國際海洋工程、海水淡化、油氣開采等高端領域創造了條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