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招生怎么考?中國農大副校長:初試科目不宜過細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就將拉開帷幕。與..."
李亞棟院士:過度強調“從0到1”,是一種浮躁和不自信的表現!
"“我覺得我們現在對‘原創性’的過度強調,是一種浮躁和不自信的表..."
如果同行評而不審, 成果無人復制, 學術質量的黑洞會有多大?
"現代科學是艱難而復雜的,需要經過許多過程和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建..."
饒毅:全面否定“非升即走”是害年輕人
"美國普遍實行的高校預聘制(tenure track),給博士后完成后起步的助理..."
雙一流校長:我國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做研究,建議月收入達到1萬元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曾在第七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發表演..."
教授酒后感嘆:砍掉中國 90% 的科研人員,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網友的評論絕了
"這位教授為“海龜”,科研做得好,有原創性工作,回國前發表過幾篇NS論..."
清華大學教授張強:杰青項目讓我坐熱“冷板凳”
"2023年11月30日,國務院印發實施第三個國家清潔空氣行動方案——《..."
院士建議:給高校科研人員一個安靜的板凳,再鼓勵他們坐冷板凳
"高校是新的科研思想、新的產業技術的發源地和萌芽地,但真正的產業..."
清華大學副教授非升即走失敗,留給我們7大教訓
"早前,一位清華大學50歲預聘副教授沒有通過非升即走而被解聘走人。..."
饒毅:因為動手能力差和談戀愛,我在美國念研究生時,差點被開除
"【本文的要點其實不是個人,而是觀點:研究生課程需要開到這樣的程度..."
德國Dierk Raabe院士:極端環境下材料腐蝕研究進展與機遇挑戰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極端環境挑戰,這些極端環境對材..."
院士校長:人一生有兩個階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學位,二是評正教授
"“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只有兩個階段是最能通過逼一下就出成果的,一個..."
“我對高校教授的建議是,別老追逐熱點問題、熱衷獻計獻策,寫折子...”
"外面不少人以為,人民大學整體上是保守的或者說比較“左”。我不太..."
饒毅:國內引進的一批國際正教授幾乎被“清零”,西湖大學國際正教授已超北大清華,除浙大外,大部分國內大學都接近放棄招聘國際正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發表題為《我國..."
評審專家:海外優青評后感!
"2021年新增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海外)項目,旨在引進優秀海外人才..."
推進鋼管行業顛覆性創新,王國棟認為——面臨三大難題 尋求三大突破口
"“目前,鋼管行業推進顛覆性工藝創新、綠色發展面臨管坯芯部質量差..."
院士:“破五唯”似乎越破越唯,帽子花樣和數量都比以前多了
"袁亞湘院士表示,不少青年科技人員反映,“破五唯”似乎是越“破”越..."
中科院院士:青年科學家5年內拿不出成果就面臨淘汰,有的單位已現“馬太”效應,重復給某一人獎勵
"兩院院士盧耀如、金振民,以及專家代表在浙江省溫州市參加2020世界..."
院士校長:人一生有兩個階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學位,二是評正教授
"“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只有兩個階段是最能通過逼一下就出成果的,一個..."
政協委員:建議對于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從經費額度和資助率上給以更好保障
"汪小帆注意到,今年春節假期,一篇題為《大人的煩惱》的小學生作文又..."
工科出身,曾任省委書記的婁勤儉“首次”和中外記者面對面:任何已知技術要卡是卡不住的!
"2024年3月4日12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
院士委員:“破五唯”似乎越“破”越“唯”,“帽子”比以前更多了,建議將青年科技人員帽子和待遇脫鉤,避免把人分為三六九等
"袁亞湘院士表示,不少青年科技人員反映,“破五唯”似乎是越“破”越..."
【中國科學報】北大校長龔旗煌:“杰青”項目成就“追光”夢想
"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常常穿梭在這明暗..."
【中國科學報】潘建偉院士:申請“杰青”時,我對短期內解決這個難題沒有十足把握
"早在21世紀初,潘建偉就已經在心里設計出一張中國量子技術發展的“..."
科研突破:下慢功夫
"在國內學界,我們常常注意到憑“頂刊論文”拿到學術帽子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