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小故事,大時代——從清華求學到復旦執教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指明燈。..."
薛群基院士:從“摩擦學金獎”跨界海洋材料損傷防護
"20世紀70年代開始材料結構與性能、特別是摩擦表面和界面的研究,80..."
記中交二航局武港院副總工程師李遵云:矢志科技事業,貢獻巾幗力量
"李遵云,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第十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中國水運建..."
院士:必須要有公平的評審系統,不能讓年輕人一生的志愿是拿政府的“帽子”,做個院士
"4月30日,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受邀做客華..."
湘潭鋼鐵集團:深耕鋼鐵行業,邁向智能化未來
"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波動與變革。..."
劉勝院士:有長期穩定的支持,才有后面的精彩故事
"初冬時節,珞珈山青磚黛瓦,疊翠流金。走進武漢大學校園東北角的實驗..."
崔屹院士:我近30年科研生涯的最大體會:科研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
"崔屹,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納米材..."
麻彥龍:做國家需要的研究,與“鋁鋰合金腐蝕”死磕到底!
"麻彥龍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高等學校..."
陳學東院士:200℃以下、35MPa以下氫環境不易導致金屬氫脆
"11月22日,“《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
極端苛刻環境油氣田腐蝕防護團隊:戈壁灘上,她們撬開沉默的管道
"果殼采訪了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部分獲獎女科學家,讓..."
陳冬:開拓創新,讓中國熱浸鍍行業更上一層樓
"我國的金屬腐蝕問題相當嚴重,每年因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段繼周:聚焦海洋微生物腐蝕,攻堅克難斗防腐
"“我本是化學教育出身,沒想到后來走上海洋防腐科研之路。”提起從..."
侯建國: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走好搶占科技制高點新征程
"75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建立中國科學院的..."
付小兵院士:杰青項目開啟我科研事業的“黃金時代”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陳祎琪 張思瑋1994年3月中旬,一個風和日..."
孫漢董院士:八小時出不了科學家
"“幾十年如一日,我和我的團隊始終咬定一科一屬植物進行系統研究。..."
王倫滔老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倫滔,博士。2014年于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并于華中科技大..."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曲選輝育人故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專訪諾獎得主李斯特:“這是我能給出的最好建議”
"10月14日,2024國際光化學技術與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參加會議的諾..."
曾大軍:杰青項目送出最關鍵“助攻”
"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副所長、研究員曾大軍..."
上海交大教授鄭歡:期待杰青項目為供應鏈添“柔性”
"今天,人們會在線下商店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當打開購物軟件時,平臺會..."
82歲院士自曝每天熬夜到2點,稱科研不可能靠上班8小時搞出來
"82歲的中科院院士劉嘉麒,是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研究火山達60..."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李偉華教授:創新探索腐蝕,服務重大工程
"腐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是一種材料與所處環境介質發生化學或電化..."
魏炳波院士:杰青項目開啟空間材料科學新紀元
"我國首個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室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魏炳波欣慰..."
專訪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
"《Quantum Frontiers》期刊主編薛其坤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韓恩厚院士:腐蝕控制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力點
" 近日,《南方日報》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