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第六屆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師講述育人故事 展示交流活動近日在京舉辦 我院曲選輝教授作為大學教師代表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北京市第六屆講述育人故事榮譽杯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 “用粉末鑄就金山盾牌,用科技鍛造鋼筋鐵骨” 的育人故事
點石成金矢志報國,材冶治學輝光滿園 曲選輝,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教授,既是一名與材料科學同行的探索者,又是一名與教育教學為伍的堅守者。他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信念,以親身經歷,向大家講述了一個“用粉末鑄就金山盾牌,用科技鍛造鋼筋鐵骨”的育人故事。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如春風拂面,喚醒了無數沉睡的夢想。他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考入了中南礦冶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在我國“粉末冶金之父”黃培云先生的指導下學習和研究。
1977年初到中南礦冶學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基礎研究,特別是材料科學領域相較于國外還十分薄弱,很多研究方向還是一片空白,相關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卡脖子”的問題時有發生。從那時起,他內心深處便埋藏下了一顆“粉末冶金,為國仗劍”的種子。
本科、碩士期間學習掠影
碩士畢業留校任教后,他獲得了公派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習的機會。為了追求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他不得已告別了已有四月身孕的妻子,毅然踏上了遠赴重洋的深造之路。在國外訪學期間,他時刻提醒自己:“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由于工作業績出色,外方導師便提出希望他留下攻讀博士學位。
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學生活
然而,就在他向國內提出申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時,國內學校卻通知他,需要回國參與籌辦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對國家的召喚,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回國的征程。那一刻,他深知:“我的根在中國,我的心在祖國”。
博士論文答辯會現場
三十幾年來,他一直探索在材料科學前沿,日夜兼程、矢志報國,用粉末鑄就金山盾牌。2001年,他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到北京科技大學工作。學校為他配備了研究團隊,北京市為他批復了先進粉末冶金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新的平臺上,他與團隊同仁攜手,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再到產業化發展,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建立了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的理論體系和應用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發展與轉變。
曲選輝與賴和怡(左)陪同黃培云院士(中)參觀
先進粉末冶金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他始終認為“材料的本質是要用的”,所以一直叮囑大家要立足于實際應用,鼓勵大家走進生產線,親自攻克材料應用中的實際難題。比如,我國高端難熔金屬制品長期依賴進口,限制了高端裝備發展。于是,他親自帶隊來到生產車間,面對“前胸熱、后背濕”的工作環境,扛起國家項目的重擔,突破大尺寸、高純難熔金屬制品制備技術。歷經“千錘百煉”,創新分步燒結技術,開發核心產品,打破壟斷壁壘。
指導學生開展實驗
如今,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不僅發表在《先進材料》等國際頂級期刊,還解決了重點裝備研制和發展的“瓶頸”問題。從重要國防裝備,到復興號高鐵、5G通訊等與人民群眾深度“交融”的民用高端裝備,他與團隊研發的新材料正在不同領域閃閃發光。 2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其中2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多項技術通過專利許可或轉讓,在北京安泰科技、北京天宜上佳、江蘇精研等20余家企業實現產業化。 他始終在國家最需要的領域攻堅克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著他自己的鋼鐵力量。
科研成果轉化
三十幾年來,他一直堅守在教育教學一線,授業解惑、培英育才,用科技鍛造鋼筋鐵骨。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殷切囑托,要求教師們 “繼續發揚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的精神”,并強調高素質人才要具有“鋼筋鐵骨”。自踏上教師崗位的那一刻起,無論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他都堅持為本科生授課,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結合北京科技大學“鋼筋鐵骨”的辦學特色,主持制定了我國首部《材料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創立了“四階遞進、三體并舉”的材料學科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國家級重要獎項展示
不僅如此,他還將大量的心血傾注于團隊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的培養上。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創性地實施了以“學校培養+企業實踐+工程應用”為需求導向的研究生協同培養新模式,讓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研究內容與國家重大項目、產業需求緊密相連。同時,提出了“價值塑造+知識構建+能力創新”的研究生全過程培養新方法,建立了以“緊密合作+松散配合”為特點的指導教師團隊,通過人才和技術雙轉移,創建了校企“雙贏”的長效合作機制。 他深知,青年人才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未來。為此,他曾向中央組織部提交《加強70后人才隊伍建設,防止出現新的人才斷層》建議書,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并呈報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他先后為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科培養出11位首席教授,團隊15名教師先后入選了國家和省部級人才計劃,領銜的團隊也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榮譽稱號。如今,粉末冶金的星星之火,正在北科大這片沃土上,燃燒成熊熊之勢。
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合影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他已步入花甲之年。回首過去的歲月,他深感慶幸和自豪。慶幸于能夠投身于材料科學的偉大事業中,為祖國的材料事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鋼鐵力量;自豪于能夠在教育教學的神圣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具有愛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 未來的路還很長,他還將繼續堅守“教育報國、材料強國”的初心使命,潛心教書育人、勇攀科研高峰,為鑄就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鋼鐵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團隊教師合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