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薛其坤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得者! 薛其坤,生于1963年,山東蒙陰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凝聚態物理與量子物理學家。他在掃描隧道顯微鏡學、分子束外延、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薛院士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項、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陳嘉庚科學獎、求是杰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菲列茲﹒倫敦紀念獎和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高獎巴克利獎等獎勵與榮譽。 《Quantum Frontiers》期刊主編薛其坤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編輯部在得知此喜訊的第一時間向薛院士表示祝賀,并對他進行了專訪。 01 從沂蒙山區走向世界,堅守初心,探索量子前沿 《Quantum Frontiers》:薛主編,您好!我是《Quantum Frontiers》編輯部的劉詩彤,首先祝賀您獲得2023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薛主編:非常感謝!得到這個獎勵讓我深受鼓舞。這個獎勵不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我們科研團隊,屬于所有愛國奉獻、努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 《Quantum Frontiers》:您是到目前為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年輕的得主,您有什么感想? 薛主編:我感到非常榮幸能獲得這樣一個獎勵,因為以往的獲獎者都是我很崇敬的老一輩科學家。我出生、成長于沂蒙山區,于1980年進入大學,是77年恢復高考后千千萬萬年輕一代科學家中的一員。我的學業和學術生涯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基本上是完全同步的。改革開放讓我有機會去國外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實驗技術,從事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回國以后,國家經濟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好時期,國家對科學研究的支持、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對人才的支持都很大,使我可以建立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實驗室。 我經常說自己是個幸運兒,趕上了中國教育、科技,包括人才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屬于最幸福的一代。我們這代科學家在我們國家快速發展的滾滾洪流下不斷的成長。我今天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譽,應該感謝黨和人民的培養,感謝國家給我提供的一個很好的舞臺。 《Quantum Frontiers》:您是有名的“7-11”科學家,請問是什么驅使著您長期堅持如此勤奮地從事科研工作? 薛主編:第一、我通過很多年在國內外學習的親身的感受,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要為自己家園的美好,為我們國家的進步做點貢獻。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定要有為我們國家的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努力貢獻的擔當和責任。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和在工作中常常以這個作為自己一種座右銘,使我不斷朝前奮斗,希望在國際上能把我們中國最精彩的東西呈現出來。 第二,我對科學研究這種強大的興趣,特別是對探索未知,發現一個全新的科學規律,或者實現一個科學突破的熱情,也是源于一種發自內心的好奇心。在基礎研究中實現一個全新科學規律的發現,對于科學家來講,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Quantum Frontiers》:您的團隊能不斷取得重要原創性的科研成果的秘訣是什么? 薛主編:首先,在國際學術這個大潮中,一定要把握住世界科學前沿的主流發展方向,找到最關鍵的科學問題,這是考驗一個杰出科學家,考驗一個具有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再就是要有獨特的研究方法或實驗技術,我們發展出的分子束外延、掃描隧道顯微鏡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的超高真空互聯系統,是量子材料在原子尺度上可控制備和表征方面的強大實驗技術,這是我們取得幾項重大科學突破的關鍵。現在,國際上很多團隊都采用了我們發展的這種技術。 還有就是我們團隊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勤奮工作,力爭為國家基礎研究上取得一些科研突破,不斷努力的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這20多年來,我們始終如一日,快樂地、積極地在每一個可能的方向上窮盡我們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地在我們能力范圍之內實現盡可能大的科研突破。 《Quantum Frontiers》:請問您接下來的科研目標是什么? 薛主編:第一個就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方面。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目前觀測溫度還是很低的,要走向實用化,或者看到更有意思的現象的話,一定要提高其工作溫度。如何提高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的溫度,以及利用高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能實現什么應用是我們目前探索的一個方向。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相關量子態在拓撲量子計算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大家都知道量子計算非常重要,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相關的量子態可以構筑拓撲量子計算機,有可能克服量子計算研究遇到的關鍵問題,即量子糾錯問題。 02 中國量子科技的成就與未來革命 《Quantum Frontiers》:請問您對我國量子科技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有何評價? 《Quantum Frontiers》:您對量子科技未來的發展有何期待? 薛主編:大家都知道以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科技有可能推動新一次技術革命,這次革命不一定比信息技術革命的意義小,當然實現的難度也很大。我對我們國家量子科技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因為我們不管在量子科學的基礎研究方面,還是在量子技術的應用方面,在國際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具有很強的實力。我覺得比起上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我們中國在未來量子信息科技革命中的主導性和貢獻度方面都會極大增強,成為世界上量子科技領域的重要力量。 03 創辦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代表中國的聲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