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學和美國田納西大學合作在國際材料領域著名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chanical behavior of high-entropy alloys”的頂刊綜述,IF=31.56。本綜述對高熵合金的力學行為以及一些緊密相關的主題進行全面、嚴格的綜述。自2013年以后,高熵合金發表的文章數量總體呈指數增長,發表的文章數量與年份的趨勢大致呈y =3.05exp(0.33x)的指數關系。2587篇論文直到現在被引用超過5萬次。
作者還整理出了HEA發表量最高的12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排名前13的期刊。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北京科技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分別發表了237、186和138篇論文。大多數HEA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其次是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ntermetallics和其他。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79642521000013
在2010年代,高熵合金領域的研究一直在蓬勃發展。眾所周知,該領域的研究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組成、微觀結構和性質的巨大可能性激的。在廣泛研究中相當大的努力方向是針對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種是借助熱力學和動力學探索巨大的成分空間和微觀結構,另一種是從基本和實際的角度對它們的力學行為進行表征和理解。
作者利用Web of Science搜索引擎作為工具,探索2004年至2019年底15年間HEA研究的趨勢。作者將搜索范圍限制在兩個主要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中收錄的英文期刊和論文。在搜索過程中使用了幾種關于HEAs的命名約定,包括高熵(高熵)合金、多主(多主)元素合金、濃固溶合金、多組分(多組分)合金和復雜成分合金。將這些關鍵詞的搜索重新設定為文章的標題,與其他方式搜索這些關鍵詞相比,可以獲得一個保守但相當精確的該領域已發表文章的表示。
在搜索過程中,上面提到的一些術語并不能專門定義HEAs。例如,多組分合金可以是三元合金或金屬非晶合金及其衍生物。在這種情況下,作者使用進一步細化將搜索結果縮小到只與高熵合金相關的結果。使用這5個術語,搜索總共返回2587篇文章。在這2587篇文章中,以高熵(高熵)合金為主,占93.62%,其次是多組分(多組分)合金(2.09%),多主(多主)元素合金(1.70%),濃縮固溶體合金(1.58%),復雜濃縮合金(1.01%),如圖1,4所示。
圖1.4“高熵合金”不同命名規范的比例。這一統計數據僅僅是基于2004 - 2019年2587篇論文標題中這些術語的用法
圖1.5按年份劃分的HEA出版物數量及2004 - 2019歷年以來的累計被引數HEA文章的增長可以用y = 3.05exp (0.33x)的指數增長來描述。
圖1.6 (a) 2004-2019年度HEA論文發表量排名的前12位高校和研究機構;(b) HEA論文發表量排名的前13種期刊
圖3.4按相結構分組的(a)拉伸屈服強度和(b)抗拉強度與斷裂伸長率圖。
圖3.7傳統合金中高溫合金的極限抗拉強度-延性圖。
圖4.1變形后(CoCrNi)94Al3Ti3中熵合金的TEM圖像,顯示位錯在兩個不同的{111}平面上沿滑移線相交的平面滑移。
圖4.2 Alo1CoCrFeNi高熵合金中,在兩個{111)相交的滑移面上形成的lmer - cottrell (LC)結(如箭頭標記的結)。
圖4.3分別在(a)稀固溶體和(b)高熵合金體系中,邊緣位錯在面心立方晶格中滑移引起的相鄰原子排列變化的示意圖。在(c)稀體系和(d)高熵合金體系中,位錯段周圍的局部Peierls勢能分布被示意。(e)稀體系和(f)高熵合金體系的平均勢能分布,這是通過(c)和(d)中所示的局部勢能沿位錯線平均得到的。
圖4.4隨拉伸應變增加共晶AlCoCrFeNi2.1高熵合金位錯-亞結構演變的SEM圖像
圖4.5透射電鏡圖顯示了FeNiCoCrMn合金中具有77 K真拉伸應變的孿晶的演化。(a)兩個數字都是亮視場圖像。(b-e)左側為亮視場圖像,右側為暗視場圖像。在左列中勾畫在右列中被放大的區域。
圖4.6顯示ciiconi合金晶粒分層孿晶結構的亮場TEM圖像。晶界(GB)由靠近左上角的黃線標記角落里。
圖4.7 feccrni合金高壓扭轉(HPT)的孿晶相互作用[221]。(a) HRTEM圖像顯示三個事件攣晶(T2, T3, T4)在同一方向與一個屏障攣晶(T1)相互作用,觸發T5和T6攣晶的形成(攣晶邊界用白線突出)。(b) (a)有框部分的傅里葉濾波圖像,顯示大量的錯位(用白色“T”標記)和一個lmer - cottrell (LC)鎖(用五個紅點表示)。
圖4.8雙相Co20Cr20Fe34Mn20Ni6合金在室溫下變形的EBSD相圖,反映了變形誘導的馬氏體相變隨變形的函數。局部應變εloc分別為(a) 20%、(b) 40%、(c) 60%和(d) 90%,分別對應于均勻變形早期、中期和晚期和頸縮后階段
圖4.9原位SEM觀察揭示了連續加載過程中Ta0.5HfZrTi合金的馬氏體相變過程
圖4.10鑄態TaxHfZrTi (x = 1, 0.6, 0.5, 0.4)合金的XRD圖譜和EBSD圖像Ta濃度顯著影響該合金體系的相組成,形成單相(BCC)或雙相(BCC + HCP)結構。Ta含量的降低使BCC基體失穩,促進HCP相的形成
圖4.11具有代表性的EBSD相圖,顯示了隨著局部應變增加的組織演化,Eloc。不同晶粒尺寸的FesoMn3oCo1oCrio合金的FCC相和初始可用HCP相分數:(a14) 4.5 um/32%;(b14) 6 m/14%和(c14) 15 pm/31%
圖4.12相變和孿晶對fesomn3oco1cr1o合金變形的影響(a) EBSD相圖揭示了變形誘發馬氏體相變作為變形的函數,Eac和TD分別表示局部軌跡和拉伸方向。(b) ECCI分析顯示了FCC相和HCP相中缺陷子結構的演變。其中變形誘導孿晶主要發生在HCP相。g為衍射矢量,y為FCC相,e為HCP相。
圖4.13填隙處變形時的微觀結構演變示意圖
Fe49.5Mn30Co10Cr10C0.5高熵合金。黑色箭頭指向應變值增加的方向。
圖4.15 Fe49.5Mn30Co10Cr10C0.5合金中雙峰和三峰組織的熱機械過程示意圖
圖4.20水淬和1000°C時效CoCrNi樣品中的位錯。(一)
雙光束亮場圖像,顯示了水淬樣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波狀位錯結構。(b)雙光束亮場圖像,顯示1000°C時效樣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位錯平面構型,領頭的位錯對以白色箭頭表示。
圖4.21包括高熵合金在內的各類金屬材料的強度-延性曲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