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磁設備快速推進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它們將萬物互聯,在方便生活和工作的同時,也帶了電磁污染、信息安全等問題,對國民的生命健康和國家的戰略安全造成威脅。高性能電磁波吸收材料是避免電磁波侵害的首選,然而,常規電磁波吸收材料存在吸波頻段窄、難以在高溫環境中應用等問題。
近期研究表明,通過將一維納米材料組裝成三維網絡結構,利用納米材料的大比表面積和大量的表面懸鍵,以及三維網絡結構對電磁波的多重反射和散射,可顯著增加電磁損耗。同時,通過在吸波材料中引入透波相,可提高吸波材料與環境的阻抗匹配,進一步增強對電磁波的吸收。陶瓷氣凝膠是一種具有豐富三維網絡結構的材料,具有優異的高溫穩定性和超低的密度,成為下一代高溫吸波材料的理想選擇。然而,單一的陶瓷氣凝膠面臨著衰減性能低的挑戰。
為此,西安交通大學王紅潔教授團隊借鑒仿生龍蝦殼層狀結構對機械能量的衰減機制,以紙狀SiC和Si3N4氣凝膠為基本構筑單元,進行交替多層透波/吸波結構設計,構筑具有優異室溫/高溫吸波性能和超低密度的復合氣凝膠:一方面利用透波材料降低材料與環境的阻抗,另一方面利用透波/吸波交替結構將電磁波限制在材料內部,并將其損耗,起到“關門打狗”的效果,最終獲得低介電、高損耗的高性能陶瓷氣凝膠吸波材料。此外,該材料還具有陶瓷氣凝膠的優異隔熱性能。
該研究成果以“Alternating Multilayered Si3N4/SiC Aerogels for Broadband and High-Temperatur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up to 1000 °C”為題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在線發表。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蔡志新為論文第一作者,蘇磊助理教授和王紅潔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此外,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本科生陶麗婷共同參與了此項工作。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王紅潔課題組在硅基陶瓷氣凝膠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相關研究已發表在Sci. Adv. 6, eaay6689(2020);ACS Nano 12, 3103 (2018);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12, 8555(2020);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1, 45338(2019);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1, 15759(2019)上。這一系列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772237、52072294)、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 (2018TD-031)項目的資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