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引發的食品腐敗不僅損害了食品的食用價值,更會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開發具有自潔性的食品接觸金屬材料對阻斷微生物的繁殖及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前沿材料研究部楊柯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在含銅抗菌不銹鋼的食品保鮮功能方面取得了創新研究進展,對發展新型結構/功能一體化的食品接觸金屬材料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New strategy to delay food spoilage: Application of new food contact material with antibacterial function(延緩食品腐敗的新策略: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食品接觸材料的應用)和”Novel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a promising food preservation material(新型含銅不銹鋼:一種有前景的食品保存材料)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
大氣腐蝕是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腐蝕行為,也是造成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腐蝕形式之一,其本質是大氣環境在金屬表面發生干濕交替作用而導致銹蝕。作為腐蝕產物的銹層在金屬表面的沉積將顯著地影響大氣腐蝕的后續進程,甚至對其腐蝕熱力學和動力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耐候鋼便是通過調控鋼中的合金元素和相組織來改善銹層組分從而抑制大氣腐蝕的低合金鋼。長期以來,人們對耐候鋼銹層由內到外的時空分布、致密性及離子選擇性等耐候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對銹層內在演化規律的認識也較為淺顯,這嚴重地限制了耐候鋼的設計與開發。
近期,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董俊華研究員帶領團隊在耐候鋼銹層組分時空分布演化規律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進展。團隊首次通過同步輻射XRD、原位微區拉曼光譜、電子探針和電化學測試等研究手段準確地表征出碳鋼和耐候鋼表面銹層組分的初期分布及演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Q235B的銹層為雙層結構,內層為α-FeOOH、β-FeOOH和Fe3O4的混合銹層,外層為-FeOOH。β-FeOOH的還原是低碳鋼腐蝕加速的原因。MnCuP耐候鋼的內銹層主要為穩定的α-FeOOH,在內銹層與鋼基體之間存在由α-FeOOH和Fe3O4組成的納米膜。MnCuP耐候鋼的次外層由-Fe2O3與α-FeOOH組成,最外層為γ-FeOOH。此項研究還發現元素Cu的添加促進了MnCu鋼銹層中α-FeOOH組分的生成,減少了靠近基體處銹層中β-FeOOH組分的生成。同時,Cu的摻雜使Fe3O4具有離子選擇性,可阻擋外部腐蝕性介質向鋼的基體輸運。元素P能進一步促進銹層中α-FeOOH的生成,并更為明顯地抑制β-FeOOH及Fe3O4在內銹層中的存在。另外Cu、P的添加不僅提高了MnCuP鋼基體的腐蝕電位,而且使帶銹電極的腐蝕電位在腐蝕前期迅速正移,顯著地抑制了陰、陽極過程,從而降低了腐蝕速率。該部分工作為構建耐候鋼設計理論體系及相關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關工作分別發表在J. Mater. Sci. Technol., 76 (2021) 41-50和Corros. Sci., 193 (2021) 109912上。
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基礎前沿及共性關鍵技術創新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圖1. MnCuP耐候鋼、MnCu耐候鋼與16Mn鋼在大氣腐蝕初期的腐蝕速率演變規律

圖2. Q235鋼在模擬海岸大氣環境下60CCT后的銹層截面拉曼光譜及銹層深度方向上的成分結構示意圖,(a) 拉曼光譜作用位置,(b) 銹層截面的拉曼光譜,(c)銹層深度方向上的成分結構示意圖

圖3. MnCuP耐候鋼在模擬海岸工業大氣環境下10CCT后的銹層截面拉曼光譜及銹層深度方向上的成分結構示意圖,(a) 拉曼光譜作用位置,(b) 銹層截面的拉曼光譜,(c)銹層深度方向上的成分結構示意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