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服役環境下重大裝備的隱身性、機動性、穩定性、承載性、服役性是衡量其性能水平的重要標準,其重要關鍵零部件具有材料難加工、型面復雜、結構強干涉等難題,主要體現在:高效率、規模化微納結構功能性表面加工是適應極端服役環境下進一步應用的關鍵;復合、多層材料的涌現使得加工質量的一致性保證困難、刀具磨損嚴重,易出現壓表面損傷等缺陷;復雜曲面的高精密加工需高度擬合曲面,對裝備控制精度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結合砂帶磨削高效、高表面完整性和超短脈沖激光加工微納結構高精度的優勢,提出了激光砂帶協同加工方法、原理和技術。多能場作用材料改性實現表面低損傷共性加工,砂帶磨削的高效率和激光的微尺度材料去除實現規模化微結構高效加工,砂帶磨削和激光加工的柔性特性實現不依賴裝備精度的曲面高度擬合。
通過上述原理研發的激光砂帶裝備,可加工出1μm尺度的疏水功能微結構,接觸角可達156°,與現有的超快激光加工相比,效率可提高180倍,并改善了難材料的可加工性能,減小了砂帶磨損和材料損傷。
項目負責人介紹
肖貴堅,重慶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 重慶工程圖學學會副秘書長、理事, 第11屆磨粒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航空學會會員,IEEE會員,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專家,《表面技術》、《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工具技術》、《航空制造技術》青年編委。主要研究方向高服役表面加工技術。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重慶市產業類重點研發項目等項目,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兩機專項等項目。撰寫專著3部;發表了論文94篇(其中SCI/EI等論文72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熱點論文1篇,獲得優秀論文報告2次,F5000論文2篇、高影響力論文1篇;申請了國家專利56項, 其中國際專利4項、發明專利41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2021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一)、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師圖學與機械課程示范教學與創新教學法觀摩競賽二等獎,2018年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一等獎(排名第五)、重慶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第二屆卓越大學聯盟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省部級)三等獎, 2017年獲重慶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五), 2016年獲重慶大學“黃尚廉院士青年創新獎”個人創新獎, 2015年獲得了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