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磁材料 (SMM) 用于電氣應用和可持續能源供應,允許磁通量變化以響應外加磁場的變化,并且能量損失低。由于滯后損失,交通、家庭和制造業的電氣化導致能源消耗增加。因此,最小化可擴大這些損失的矯頑力至關重要。然而,僅實現這一目標是不夠的:電動發動機中的 SMM 必須承受嚴重的機械負載;也就是說,合金需要高強度和延展性。這是一個基本的設計挑戰,因為大多數增強強度的方法都會引入可以固定磁疇的應力場,從而增加矯頑力和磁滯損耗。
在這里,來自中南大學的李志明&德國馬普學會鋼鐵研究所的Dierk Raabe等研究者介紹了一種克服這種困境的方法:設計了一種 Fe-Co-Ni-Ta-Al 多元合金 (MCA),它具有鐵磁基體和順磁性相干納米顆粒(尺寸約為 91nm,體積分數約為 55%)。它們阻礙位錯運動,增強強度和延展性。它們的小尺寸、低相干應力和小靜磁能在磁疇壁寬度以下產生相互作用體積,導致疇壁釘扎最小化,從而保持軟磁特性。該合金在 54% 的拉伸伸長率下具有 1,336?MPa 的抗拉強度、極低矯頑力中等飽和磁化強度和高電阻率。
相關論文以題為“A mechanically strong and ductile soft magnet with extremely low coercivity”于2022年08月10日發表在Nature上。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35-3
圖1. M-MCA的顯微結構和化學組成
圖2. M-MCA塑性變形過程中的力學行為和納米尺度過程
圖3. 室溫下MCAs的軟磁響應和相關的Bloch壁運動行為
圖4. 新的Fe32Co28Ni28Ta5Al7 (at.%) M-MCA材料的力學和磁性特征
總而言之,本文開發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拉伸延展性、低矯頑力、中等飽和磁化強度 和高電阻率結合的材料。通過具有良好控制尺寸(91?nm)、磁性、相干應變、強度和界面能的納米粒子分散體在一類新的體SMM中實現了這一點。該設計策略與傳統 SMM 設計中普遍采用的策略相反。沒有像傳統 SMM 那樣使用最小的微觀結構特征(粒徑 <15?nm)來避免磁壁釘扎,而是選擇了具有調諧顆粒/基質界面相干應力和順磁特性的相對粗糙的顆粒分散體,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疇壁的磁釘扎一方面(軟磁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與位錯的相互作用強度(強度和延展性)。
MCA 的無限組成空間允許實現具有良好軟磁和機械性能組合的材料。新的合金設計方法允許為暴露于嚴重機械負載的磁性部件定制 SMM,無論是在制造過程中和/或在服務期間,傳統的 SMM 在機械上太軟或太脆。未來開發先進磁性 MCA 的努力可以針對具有進一步改進的軟磁性能(例如,更高的磁飽和度)的變體,同時以更低的合金成本保持其出色的機械性能,并使用結合計算技術的高通量實驗,例如,機器學習,以加速新合金變體的發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