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合金作為最輕的結構金屬材料,近二十年來在節能工業中受到廣泛關注。然而,一種被稱為強度-延性權衡的困境,這意味著強度或延性的提高總是犧牲另一個,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當鎂合金服務于外層空間、北極和南極的零下溫度時,這種困境通常會變得更加嚴重。因此,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開發具有高強度的鎂合金,同時在零下溫度下保持可接受的延展性。
在不含稀土元素的鎂合金中,通常發現隨著使用溫度的降低,強度增加,塑性下降。例如,盡管一種商用AZ31合金的極限抗拉強度(UTS)從室溫(RT)下的250 MPa提高到77 K(液氮)下的350 MPa以上,但其相應的伸長率卻從25%以上急劇下降到10%以下。這種強度與塑性的權衡主要是由于低溫下孿晶和位錯的不足。然而,由于<c+a>位錯在高溫下分解,某些單晶鎂合金的屈服應力在溫度從RT降至77 K時先減小后增大。稀土元素的加入可以顯著提高鎂合金的強度和塑性,特別是在含有Gd和Y元素的體系中。Kula等研究發現,在相同低溫下,隨著Gd和Y添加量的增加,Mg-Gd和Mg-Y二元合金的強度和延展性同時提高,但當溫度從RT降至低溫時,相同成分樣品的延展性仍然下降。此外,也有一些相互矛盾的發現,在類似的鎂合金中,分別報道了低溫下的強度-塑性權衡和強度-塑性協同現象。例如,當壓縮方向與擠壓方向平行時,當溫度從20°C降至- 196°C時,WE43合金的應變-失效應變略有改善,而當壓縮方向與擠壓方向正相關時,則相反。Xiao等報道時效Mg-Gd-Y-Zr合金的拉伸伸長率從室溫下的4%提高到- 196℃時的8%。然而,擠壓后的Mg-Gd-Y-Zr合金的伸長率隨著溫度從RT降低到- 196℃而呈現相反的趨勢。
位錯滑動和變形孿晶是鎂合金塑性的兩種主要形式。因此,分析位錯和孿晶的演變對了解鎂合金在低溫下的變形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孿晶可以通過改變晶粒取向來協調塑性變形,使位錯更容易滑動。對于位錯滑動,由于<a>型位錯不能適應c軸應變,因此必須需要一定數量的非基底<c+a>位錯才能實現較大的塑性應變,特別是在變形孿晶受到某種程度限制的體系中。
為了在給定的施加應力σ下激活特定的位錯滑動,沿滑動方向的分辨剪切應力τ必須大于臨界值,該臨界值稱為臨界分辨剪切應力(CRSS)。由于在RT下純Mg中<c+a>滑動的CRSS值比基礎<a>滑動的CRSS值高兩級,因此在多晶Mg中<c+a>位錯的激活要困難得多。增加<c+ A >位錯數量的可行方法是降低CRSS<c+ A >/CRSSbasal< A >的比值。Kim等報道了稀土元素的合金化可以降低CRSS<c+a>/CRSSbasal<a>的比例,其中變形后觀察到大量的<c+a>位錯。眾所周知,任何位錯滑動的CRSS值都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顯著增加。如果鎂合金中CRSS<c+a>的增加速率低于CRSSbasal<a>,則在低溫下可以獲得較低的CRSS<c+a>/CRSSbasal<a>之比,并且在低溫下可以激活更多的<c+a>位錯以獲得較好的塑性。
沉淀強化被廣泛應用于開發高強度鎂合金,保持良好的延展性是關鍵問題。先前有報道稱,析出相剪切雖然不會降低塑性,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析出相的強化。因此,自然產生的問題是,析出物是否可以被剪切,以及它如何有助于鎂合金在零下溫度下的強度-塑性協同作用。
由于具有c軸基心正交結構的β′相(Mg7RE) (a = 0.32 nm, b = 2.24 nm, c = 0.52 nm)通常用于強化Mg-RE基合金,而Xiao等開發的時效Mg-Gd-Y-Zr合金在低溫下表現出良好的強度-塑性協同作用,因此我們制備了具有均勻分布β′相的高強度Mg-Gd-Y-Zr合金。研究了其在不同溫度下的拉伸性能和相應的變形機理。結合同步x射線衍射測量的位錯密度和詳細的顯微組織表征,本工作揭示了在零下溫度下,高位錯密度伴隨著可剪切析出物可以在Mg-Gd-Y-Zr合金中提供良好的強度-塑性協同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曾小勤教授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Enhancing strength–ductility synergy in a Mg–Gd–Y–Zr alloy at sub-zero temperatures via high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shearable precipitates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3.05.029
位錯滑動和變形孿晶是鎂合金塑性的兩種主要模式。由于變形孿晶對變形溫度非常敏感,溫度降低時,變形孿晶對總應變的相對貢獻增大,我們首先分析了不同溫度下變形的GW83K合金的孿晶行為。圖3為不同溫度下隨應變變化的組織準原位EBSD分析,可以看出GW83K合金的孿晶模式幾乎為擴展的雙胞胎。隨著應變的增加,在同一晶粒(晶粒1)內可以出現不同的孿晶變體,如圖3(g−i)所示。圖3(h)為不同溫度下孿晶體積分數隨應變的演化。雖然體積分數隨著溫度的降低,延伸孿晶略有增加,但在不同溫度下均小于1%,表明變形孿晶對該合金應變調節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此外,許多晶粒,如圖3(e−g)所示的2號和3號晶粒,由于晶粒旋轉而逐漸重定向,這可能是位錯滑移引起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