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電極的原子厚防腐涂層對于半導體行業的小型化至關重要。石墨烯長期以來被期望成為終極防腐材料,但其真正的防腐性能仍存在很大爭議。具體來說,強電子耦合可以限制腐蝕性分子的界面擴散,同時也可以促進表面電偶腐蝕。近日,北京大學教授、2021年“科學探索獎”前沿交叉領域獲獎人劉開輝與上海科技大學王竹君教授等合作者揭示了銅上雙層石墨烯的雙面各異摻雜機制,成功實現了對銅箔的超高效防腐——可在200 ℃下保護銅箔1000小時以上,達到了工信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中要求的1000倍,有望拓展銅在高溫、高濕等極端環境下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如此優異的耐腐蝕性歸因于雙層石墨烯中重要的Janus摻雜效應,其中重摻雜的底層與銅形成強烈的相互作用以限制界面擴散,而近電荷中性的頂層表現出惰性以減輕電偶腐蝕。
該技術有望為銅在氧化環境中的集成化應用開辟道路,可能會擴展銅在各種極端操作條件下的應用場景,也為下一代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新的機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861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