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計劃是由歐盟、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印度七方參加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2003年,我國加入該計劃,并承建約100億人民幣的設備(歐盟約占46%的投資;其它國各占9%的投資)。 ITER計劃共需不銹鋼材料約4萬噸,我國承擔近5000噸不銹鋼材料的實物制造任務。
從2008年起,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鋼不銹[5.60% 資金 研報]鋼股份有限公司、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合作開發ITER計劃用不銹鋼關鍵材料及其制造技術,并取得重大突破:通過研究材料主要成分及雜質元素對低溫性能、磁導率的影響,首創材料合金化技術,并建立磁導率性能預報及控制模型;開發出夾雜物純凈化冶金技術;研究并形成完全奧氏體組織的不銹鋼材料熱加工工藝,使材料實現細晶、均一組織的控制目標;通過開發電渣重熔、三維鍛造技術,解決了特厚板偏析難題等。以上自主創新技術,共申請發明專利7件,授權3件,形成技術秘密10項,起草3項行業標準,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技術。以上技術實施,使太鋼生產的不銹鋼材料關鍵性能滿足了ITER計劃要求,并在全球供應商中處于一流水平,產品通過了認證,創效700.78萬元。
該技術突破,為完成我國承擔的ITER計劃,以及未來獨立自主建造核聚變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推動我國不銹鋼產業技術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實現鋼鐵工業轉型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82387968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