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是我國目前線路最長、管徑最大、規模最宏偉的一項世紀工程。全長近3900km,途經新疆、甘肅等等9個省(自治區)市。管道干線穿(跨)越長江、黃河、淮河等特大型河流5次,大型河流、沖溝21次,隧道穿越15000m,公路穿越589次,干線鐵路穿越34次。干線輸氣管徑1016mm,輸氣壓力10. 0MPa,壓比1.3-1.4,材質X70,帶有減阻內覆蓋層。外防腐層的選擇,對于自然環境惡劣的區段采用PE三層結構覆蓋層;在穿越段集中、腐蝕性強的地段選用雙層FBE覆蓋層;其余區段采用FBE加強級覆蓋層。
2. 陰極保護設計
該站全部采用外加電流法陰極保護,共設陰極保護站27座,其中14座與工藝站場結合,13座與閥室結合,對于無交流電的地方,陰極保護電源采用TEG、CCVT和太陽能電池。經分析,最終選定陰極保護設計計算參數如下:
最小保護電流密度:4μA/m2;
最小保護電位:-0.85V或更負(CSE,下同);
最大保護電位(通電狀態下):-1.25V;
管道外徑:1016mm;
管道壁厚:17.5mm;
鋼管管材點電阻率:0.229Ω·mm2/m;
陰極保護系統包括:干線、支干線陰極保護站,鄭州黃河穿越管段保護,陸上直埋式黃土隧道管段保護,陰極保護測試系統,陰極保護站數據傳輸等內容。陰極保護數據傳輸及恒電位儀工作狀態的異地監控,實現了集控中心對全線陰極保護站和保護電位采集點處的保護情況的即時監控,提高了陰極保護應用技術的自控水平。
3. 陰極保護效果檢測
(1) 從初期測試的情況來看,東部有些管段的保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與設計的預期設想有著一定的差距。部分管段保護電位偏低,沒能達到最小一0.85V (CSE)的保護要求。另外,由于局部管段受到外界雜散電流地電場的影響,保護電位不很穩定,并造成個別陰極保護站恒電位儀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數值偏高,而且有些波動。
(2) 經分析,雖然局部管段達不到保護電位,而實際保護電流高于設計取值,但縱觀整個區域保護電位測試結果,保護電位較低點,大多處在線路閥室處,說明閥室處存在較嚴重的保護電流流失,類似“漏斗”現象。排查發現,對保護電流損失較大的主要因素有:電力執行機構電源接地、閥位指示器信號屏蔽線的影響;溫變及壓變指示器回路中絕緣接頭絕緣性能不良的影響;TEG供氣管線上絕緣法蘭失效對保護效果的影響;鋅接地電池或氧化鋅避雷器的影響,閥室埋地管線防腐層破損程度的影響等。除此之外,在建和擬建的“西電東送工程”、“京滬高速電氣化鐵路項目”以及與西部管段相關的“蘭一新鐵路武威至嘉峪關電氣化鐵路改造工程”等,多處與西氣東輸管道工程近距離平行或交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對陰極保護的管道產生不良影響。
(3) 根據檢查出的可能造成陰極保護電流流失的有關因素,逐項排查整改,整改后閥室漏電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保護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保護電位偏低的管段,管地電位有了顯著的提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