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3D打印”概念不斷被人們熟悉,并成為科技界最火熱的技術名詞。理論上,只需要一臺3D打印機和一些材料,就可以把你的一切想法轉化成現實產品。車、房子、骨骼、甚至食品都可以通過3D打印完成。2013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指出“3D打印有可能革命化我們制造幾乎所有產品的方式。這在其他地方也可實現。”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3D打印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1 3D打印概述
1.1 3D打印的概念
3D打?。═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P)實質為一種快速成型技術,是由成型設備以粉末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實物模型。與傳統制造業的去除材料加工方式不同,3D打印遵循的是加法原則,即實物為層層粉末疊加而成,所以也稱“增材”技術。試想如果把任何一件3D物品看成是二維平面的疊加,理論上所有物體就都能被打印出來。

1.2 3D打印的歷史
3D打印最早由Charles Hull于1984年開始研究。1986年3月11日,第一篇與3D打印相關的專利“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stereo lithography”正式發布,其原理為立體光刻造型技術(stereolithography)。隨后出現了熔融沉積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與選擇性激光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另兩種3D成型技術??梢哉J為,立體光刻造型、熔融沉積成型、選擇性激光燒結是實現3D快速成型的最主要實現方式,為3D打印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以致很多現在的3D打印技術都還保留了其技術特點。
199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申請的專利“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iques”(3D打印技術)正式發布。這是一種依賴已有噴墨技術的3D成型技術。此后,3D打印設備不斷更新和發展,成為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 3D打印技術隨后不斷發展,很多難以想象的產品被不斷打印完成。2005年,市場上首個高清晰彩色3D打印機Spectrum Z510由Z corpration公司研制成功。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輛由3D打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2011年7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3D巧克力打印機。2011年8月,南安普頓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飛機。2013年11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3D打印公司利用“Solid Concepts”(固體概念)設計制造出 3D 打印金屬gun。
1.3 3D打印工作原理
3D打印主要依靠噴墨打印頭存取的液態粘合劑,不斷將金屬或陶瓷粉末材料粘結固化。整個過程開始于粉末供應床的最上層,噴墨打印頭根據選定的目標區域來釋放粘合劑,這些區域的粉末粘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層面。等3D打印機構建一層后,可以通過活塞的作用將構建平臺降低,然后通過輥道將新的一層粉末補充為“平面”,印刷重復。打印完成后,可將被打印 物體周圍松散的支持粉體刷掉或清除。 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些3D打印設備已不在粉體供應床中進行打印,而是直接把粉體、粘合劑、其它添加劑混合形成“陶瓷墨水”,然后通過打印機原理將這種陶瓷墨水直接打印到載體上成型,成型體的形狀及幾何尺寸由計算機控制。

2 傳統陶瓷3D打印研究進展
起初,3D打印技術在陶瓷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模型的制作,利用3D打印的精致模具再翻模成型,制成精美的陶瓷產品。但隨后,3D打印逐漸能夠完成真實陶瓷產品的制作。2009年,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Unfold設計室發起了一個名為“Stratigraphic Manufactury”(地層學制造)的項目,該項目旨在實現陶瓷的3D打印。 近兩年,國外很多公司或科研團體在從事傳統陶瓷的3D打印技術研究,取得了眾多突破性進展。2012年10月,Unfold設計室在“deseen”雜志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自行研發的3D打印設備成功打印了造型各異的日用陶瓷制品。有些產品經表面上釉并燒制后,效果驚人,質量優異。 奧地利的3D打印公司Lithoz開發了基于光刻的陶瓷制造技術(LCM)。

借助LCM技術開發的最新型3D打印機CeraFab 7500能夠打印高精確度、高密度、高強度的陶瓷,材質包括氧化鋁、氧化鋯等,成為陶瓷材料3D打印的領導者。 波蘭的Tytan 3D開發團隊成員Janusz Wojcik和Pawel Rokita成功研發了可以自由選擇打印材料的Delta3D打印機。打印機采用鋁質框架,所有的機械元件都是專業級零件,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安裝于打印機上方。打印空間約直徑20 cm,高35 cm。墨盒可以存儲不同的陶瓷材料,甚至可以使用能硬化的砂質材料。 荷蘭埃因霍溫藝術家Olivier van Herpt成功研發了一臺擁有成人身高、并可打印較大體積陶瓷的3D打印機。打印成品規格可達到高80 cm,半徑21 cm,細節頗為精致。Olivier van Herpt還嘗試用不同類型的粘土進行試驗,并研發出適合作為打印線材的陶瓷原材料。

總部設在以色列的Studio Under工作室成功推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陶瓷3D打印機[16]。該3D打印機可以打印陶瓷及幾乎所有類型的糊狀材料。除此之外,他們還推出了彩色陶瓷的3D打印。
英國布里斯托的西英格蘭大學(UWE)開發出了一種改進的3D打印陶瓷技術。該技術可用于定制陶瓷餐具,比如漂亮的茶杯和復雜的裝飾物,如圖10所示。這項技術被稱為自己上釉3D打印陶瓷(self-glazing 3D printed ceramic)。UWE精細打印研究中心(CFPR)主任Stephen Hoskins教授把他們開發的可3D打印陶瓷材料稱為“ViriClay”,在白色陶瓷餐具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國內高校在3D打印材料技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主要涉及航空、機械、醫療、生物、模具、汽車、軍工等領域,如:清華大學長期致力于生物領域的3D打印技術,研發出國內第一臺細胞3D打印機,確定了幾乎適合所有細胞組裝的通用基質材料等。西北工業大學為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了機翼關鍵件等研發配套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突破了鈦合金、超高強度鋼大型關鍵構件制造技術 。

2013年, 以硅粉為原料,糊精為粘結劑,采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制備出多孔硅坯體,通過反應燒結得到高孔隙率的螺釘、螺母等氮化硅陶瓷部件 。整體來看,國內在傳統 陶瓷領域3D打印的成果還不太多,少量的研究也是在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陶瓷模型后再翻模。如:龍泉青瓷藝人梅紅玲借助3D打印技術制作了青瓷牛的樹脂模具,然后制模燒制成了第一件鎮紙大小的瓷牛,細節栩栩如生,成為青瓷文化中的特殊藝術品 。

3 傳統陶瓷3D打印特征
傳統陶瓷的制作是一項繁雜的過程,一件陶瓷制品從最初的原料加工到最后燒成需要幾十道工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陶瓷的3D打印技術可以大大節省時間,使工藝簡單化,且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料、能源消耗。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原料加工環節,差別最大。 傳統陶瓷原料按照工藝特性一般可分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溶劑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類。其中可塑性原料在生產中主要起塑化和結合的作用,是陶瓷成型的關鍵,它賦予坯料可塑性和注漿成型性能,保證干坯強度及燒成后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等,包括高嶺土、膨潤土、瓷土、木節土、蘇州土等,是黏土質陶瓷的成瓷基礎。但是由于粘土礦物成因復雜,組成不均,表現為可塑性、觸變性、結合型、收縮性、耐火度等性質差異較大。因此各個陶瓷產區其陶瓷坯料配方及工藝存在差別,但唯一不變則是粘土本身就是一種永久性粘合劑,即在傳統陶瓷坯料配方中,很少再添加其它粘合劑來改善其坯料性能。 但是如果傳統陶瓷3D打印成型,泥料的性能和其加工過程將大大改變。傳統可塑泥料需要經過破碎、球磨、壓濾、練泥、陳腐等工藝制備而成。

但如果將可塑泥料用于3D打印成型,則在細度、流動性、可塑性等方面都會存在問題,因為3D打印原料更接近于膠凝材料,或是高固相體積分數的懸浮漿料。為達到泥漿良好的流變性能,靠粘土本身的粘附作用力還遠遠不夠,必須使用粘結劑及其他塑化劑,通過添加劑的改性作用使粉料具備優異性能,在顆粒間產生膠結作用,從而降低黏度,增加流動性,保證3D印正常進行。常用的粘結劑如:淀粉、糊精、CMC、阿拉伯樹膠、樹脂、凝膠類等高分子物質。而且這些添加劑在燒成過程中,其主要化學成分被分解揮發,對坯料沒有明顯影響。 其實粘結劑在傳統陶瓷釉料中也經常使用,目的主要是改善漿料的流動性。傳統陶瓷3D打印制造過程中,通過改變傳統陶瓷泥料的制備模式,其原料的選擇性更廣,低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也可以通過粘合劑的凝膠塑化替代高可塑性原料,使資源問題得到緩解。

4 傳統陶瓷3D打印的挑戰
陶瓷3D打印雖然具有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能制造出創造性的陶瓷產品,讓每件產品都如藝術品般值得欣賞與回味。但是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傳統陶瓷的制造而言,最大的問題可能來源于粘土類型、3D打印陶瓷的顏色、釉面效果、CAD數據建模、陶瓷燒成時的穩定性等。首先是粘土的類型和質量。從目前研究進展來看,并不是所有粘土都適用于3D打印成型,國外雖有成功經驗,但都還處于保密狀態。粘土本身是一種片狀結構的顆粒,加水和粘結劑即可能產生觸變性,這對于堆積后的強度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大件產品易產生坍塌。而對于陶瓷的顏色,目前陶瓷墨水的顏色種類還比較有限,要想獲得更為豐富逼真的色彩,可能在陶瓷墨水領域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次,3D打印設備還無法達到普及狀態,也很難找到能運用這項技術的專業人才。

如果要進行3D打印,必須有數字化的3D模型才行。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缺失也是很大的瓶頸。第三,即使有效地堆積出尺寸精確、結構復雜的陶瓷物件,燒結時復雜燒結體中殘余應力如何消除這一技術難題也需要解決。3D陶瓷產品的質量穩定性、產品的尺寸、吸水率等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陶瓷是千年窯火淬出的傳統工業,3D打印則是一項改變人類思維的全新技術,當兩者碰撞在一起,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3D打印技術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帶來一場制造業的深刻變革。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陶瓷3D打印對陶瓷粉體本身材質、釉面裝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3D打印在造型上取得了突破,但要想完全顛覆傳統陶瓷文化與工藝特色,可能走的路還很長。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2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