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黃明欣教授領導的“超級鋼”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研發“制氫用不銹鋼”超級鋼材,其耐鹽水腐蝕和制氫表現,遠優于傳統及商業用不銹鋼。
目前工業制氫主要利用堿性或中性(弱酸性)溶液,海水作為制氫來源,一般需經過淡化,電解槽的結構部件通常采用鍍金或鉑的純鈦材料,成本昂貴。團隊研發的“制氫用不銹鋼”可在鹽水中直接產氫,也可替換純鈦結構部件,使得結構部件成本便宜數十倍,為海水制氫技術提供可行并具有經濟效益的潛在解決方案。
研究成果發表于《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發表,題為“A sequential dual-passivation strategy for designing stainless steel used above water oxidation”。
目前鉻基不銹鋼防腐蝕的標桿是254SMO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其在海水中具有優異的抗腐蝕能力;然而,過鈍化腐蝕限制了其在更高電位下的應用。(不銹鋼過鈍化通常發生在~1000mVv.s.SCE,低于電解水制氫的~1600mV。)
其團隊所采用的“連續雙鈍化”策略,開發了具有優于傳統單層鈍化膜不銹鋼耐腐蝕性的雙鈍化不銹鋼,該新型不銹鋼在鉻基鈍化膜基礎長形成了一層全新的錳基鈍化膜,這種鉻錳雙鈍化組合可保護新型不銹鋼在氯化物介質中耐腐蝕至1700mV。
與當前腐蝕主要關注自然電位下的腐蝕不同,其團隊專注于開發耐高電位腐蝕合金,“連續雙鈍化”克服了傳統不銹鋼的熱力學局限性,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耐電位合金開發的范例。
【文獻分享】
Mn-SS含錳不銹鋼化學成分為Fe-20.73Cr-20.2Co-17.7Mn-1.7Si,wt%,面心立方結構(圖1c)。
圖1:Mn-SS和254SMO的耐腐蝕行為研究,如下:
a)3.5wt%NaCl溶液中的動電位極化試驗(PDP test);
b)極化試驗在電流密度1mA/cm2時停止,通過SEM檢查試樣表面形貌,在1130mV時254SMO鈍化膜已損傷,在1260mV時Mn-SS依舊可見試樣制備的磨拋痕跡;
d)暴露面積~3.2cm2焊接Mn-SS試樣的動電位極化PDP試驗;
e)動電位極化實驗d用溶液的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ICP-MS)測試結果曲線;
f)動電位極化試驗d用溶液的原位照片(~1800mV時,溶液變為粉色);
g)動電位極化試驗d用溶液紫外可見光譜圖(UV-vis spectra)(取樣間隔100mV);
圖2,Mn-SS在400和850mV下鈍化膜的結構和組成研究,如下:
a)和b)原子尺度HAADF STEM圖像和EDS能譜圖(HAADF STEM,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
c)和d) 3D-APT圖譜(3D-APT,three-dimensional atom probe tomography三維原子探針層析成像技術);
e)和f)Mn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分布曲線(分別通過STEM-EDS和3D-APT獲取);
圖3,動電位極化試驗中Cr和Mn的化學態研究,如下:
a)~d)XPS化合態分析;
圖4,雙鈍化機制及耐腐蝕性提高研究,如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