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表面因異物的存在或結構上的原因而形成縫隙,從而導致狹縫內金屬腐蝕加速的現象,稱為縫隙腐蝕。造成縫隙腐蝕的狹縫或間隙的寬度必須足以使腐蝕介質進入并滯留其中,當縫隙寬度處于25~100μm之間時是縫隙腐蝕發生最敏感的區域。縫隙腐蝕的結果會導致部件強度的降低,配合的吻合程度變差。材料或構件的縫隙腐蝕評價方法主要包括浸泡試驗和電化學測試。
縫隙腐蝕的浸泡試驗主要包括:三氯化鐵試驗、多縫隙腐蝕試驗、縫隙腐蝕的加速試驗和MTI試驗等。
三氯化鐵試驗方法用于確定不銹鋼、含鉻鎳基合金等在含氯離子的氧化性環境中的耐縫隙腐蝕性能,也可以用于確定合金元素、熱處理制度及表面狀態等因素對合金縫隙腐蝕敏感性的影響。
多縫隙腐蝕試驗是為了解決縫隙腐蝕試驗結果分散度較大而設計的試驗。板狀試樣兩側分別有一個非金屬槽形螺母通過其中心的非金屬螺栓與試樣相接觸。槽形螺母開槽20條,因此每一個突出的齒狀部分即與試樣構成了一個縫隙,一片試樣兩側總共有40個縫隙;若平行試驗取三個試樣,則有120個縫隙可供試驗后觀測。根據試樣上發生縫隙腐蝕的數目和深度,繪制在算術概率坐標上,可確定和比較不同合金發生縫隙腐蝕的概率以及腐蝕達到某個給定深度的概率,以此評定材料對縫隙腐蝕的相對敏感性。
縫隙腐蝕的加速試驗方法的試驗溶液為3%NaCl +0.05mol/L Na2SO4+活性炭。試驗溫度為30℃或60℃。試驗容器為帶有回流冷凝器的廣口瓶,將試樣放入瓶中,然后注入混有活性炭的試樣溶液,液面須超過試樣。在瓶側或冷凝器上端插入玻璃管,玻璃管前端裝有多孔膜,其引出端與氧氣管接通。將準備好的廣口瓶置于恒溫槽中,按規定溫度保持恒溫。實驗過程中連續通入氧氣。試驗開始后每隔一定時間取出試樣觀察,直到出現腐蝕痕跡為止。
在MTI方法中,利用兩個鋸齒形的聚四氟乙烯墊圈形成縫隙,其中每個墊圈有12個齒,即可能發生腐蝕的接觸位置。試樣兩側的墊圈以0.28N.m的轉矩將其上緊。在0 ~ 100 ℃范圍內,以每個周期升高2.5℃的步階升高FeCl3的溫度,并找出在24h的試驗周期中在深度方向發生腐蝕的溫度,即為臨界縫隙腐蝕溫度。MTI-4方法提出了分析腐蝕臨界氯離子濃度的概念。MTI方法已被用作篩選試驗方法,并用于發展新合金等用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