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娜·本刊記者
劉翔聲
在國家科委腐蝕和防護組與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籌備和建設過程中,有一個人是不應該被遺忘的,他并非這個專業出身,卻全程參與了專業組和學會的建設;他不是院士,卻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在了腐蝕防護學科的建設和科普宣傳上。他就是中國科學院第四、五屆常務委員會技術科學部副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翔聲。
籌備建立腐蝕防護組
劉翔聲是學機械工程出身的,后來在中國科學院做科研管理工作,主要負責材料學方面的事物。因此經與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前身)和鋼鐵研究院的相關科研人員打交道,彼此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1960年初,國家科委責成中國科學院籌建腐蝕和防護小組。那時正值中國困難時期,劉翔聲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技術學部克服了重重困難,走訪了侯祥麟、左景伊、沈增祚等專家,征詢他們的意見,確立了腐蝕和防護組初步建設方案。
在各方努力下,1960年4月25日,國家科委正式批復同意建立腐蝕和防護組(下稱“專業組”),下設機電、化工、海水、土壤、建筑和綜合六個分組,劉翔聲也成為專業組的學術秘書。從那時起,到1966年專業組被迫停止,他的工作重心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腐蝕防護。
投身腐蝕防護學科建設
1960年5月,專業組舉辦了全國第一次腐蝕與防護研究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上制定了“1960年腐蝕和防護研究工作計劃”以及“1960~1962三年規劃綱要”。
回憶當時的情形,劉翔聲表示,“當時那份計劃很快就被國家科委批示納入了當時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第34項內,這也是國家對這份計劃的肯定。”
1962年,專業組根據國家科委的進一步指示,開始制定“1963~1972十年科學技術規劃”,這是我國腐蝕防護學科第一份規劃。在同年舉行的第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會代表就“十年規劃”的草稿進行了討論。這次會議還收錄了相關論文、報告及資料72份,并集結成書,出版發行。
1963年,“十年規劃”完稿,作為參與者,劉翔聲感慨頗多,“這份規劃闡述了學科的形成及對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1963~1972年期間的重點項目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并列出了六個中心問題,對推進我國的腐蝕科技事業起了重要的作用。”
完稿之后,作為組織實施單位,專業組也正式更名為腐蝕與防護學科組(下稱“學科組”),并在1964年召開了第二次學術會議。正是在這次會上,代表們提出了建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要求,并在會后由學科組向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出了申請。中國科協很快批復成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籌備委員會。然而兩年后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卻將學會的成立推遲了整整15年。
除了學術方面的工作,學科組還在全國積極推動腐蝕試驗站的建設。這些試驗站和埋藏點提供的數據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非常有益的貢獻。
劉翔聲介紹道,“寶山鋼鐵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初在上海寶山縣選址建廠設計方所用的土壤腐蝕數據,就是我們1964年布置的土壤腐蝕試驗埋藏點的試樣提供的。這些數據為寶鋼節約了大量的資金。還有就是三峽水利工程建設時,用的是我們在三斗坪埋藏點的試樣提供的數據。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早期學科組在設立腐蝕試驗站這件事上的高瞻遠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腐蝕防護劉翔聲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