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繁華易素心
肖紀美先生獲獎無數,桃李遍天下,在學術界很有威望,但最令人折服的還是肖先生終身“為士不為仕”的學者風范。
2009年,《科學時報》曾發表文章評論肖老先生一生士而不仕。我們在采訪中也提起這件事。肖老先生表示自己的這個想法,至今沒有改變過。他認為,雖有古語“學而優則仕”,但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要去當官,也不是每一個知識分子都適合當官。終要留一部分人耐心地做學問,而戴上帽子出仕后,就要好好當官,不要在其位卻不謀其職,當個掛名的官。
在歲月剝蝕的書桌上,這一摞摞的雜志,無聲地見證著書桌的主人肖紀美院士,于類比、交叉、融合指導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有政治才能的人當官,要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光大。肖先生舉了個例子:當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很多人都不知道梅貽琦是物理學界的,只知道梅貽琦是教育家。把清華大學辦成世界有名的大學。他不像現在學物理的人當了校長,就找人干活,自己卻悠哉地做掛名導師了。
肖紀美先生笑稱:“ 我覺得人才的話,要想辦法利用知識分子的能力,不限于當官,所以我也-直不當官的,我最大的官也就是教研室主任。”
關于現在一些教授只搞科研不教學的現象,肖先生則認為不能絕對化。在學校教授人數較多的情況下,一些教授可以專門搞科研。搞科研是解決實際問題,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料,也能提高教學質量。他認為,有些教授適合授課,有些教授適合搞科研,關于教學與搞科研的問題,應該因人而異。講著講著,老先生又談到士而不仕的問題。他覺得兩個問題都是一樣的,適合當官的知識分子、適合搞科研的教授,都應該做適合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優勢發揚光大。人各有志,而肖紀美先生的志向不是當官,而是能真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教書育人、研究學問、總結一生的學習經驗,這些都讓他的學生、后輩敬佩不已。、
肖紀美院士的學習筆記,那一行行密密的文字,見證著肖紀美院士在知識的殿堂里,鍥而不舍的求索和奮進。
迄今為止,肖紀美先生己經出版了29本書,幾乎都是一個人執筆完成。肖先生打趣地說:“我不愿意跟年輕人合作,現在有些老教授剝削年輕人。我都是一個人寫的,沒有這些嫌疑。”
肖紀美先生今年91歲了,剛剛出版的《類比與交叉》一問世便被“交叉科學研究所”重視。老先生打算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再出版自己的新書《融合》,希望與之前的書相結合,作為思維方法的三部曲“類比、交叉、融合”。他認為:各個學科都能由博學、審問、慎思,達到知(即明辨),或通過類比、交叉、融合而有所創新。
他曾寫過一首《治學∧步》詩,依個人經歷,將治學擴展為八步:趣愿、勤學、慎思、敢問、時習、辯證、組建、延展。
啟已初學,引人入勝。
知識濃度,隨學而增。
不罔不殆,融合均勻。
正反紛爭,真理分明。
感性理性,回旋上升。
反復推敲,求是尋根。
交叉類比,組建理論。
廣泛應用,再次提升。
這第三十本書完成后,肖先生將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第四本詩集上。
提到肖先生的詩,不得不提到他滿腹經綸的祖父。許是在祖父的影響下,肖紀美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是重視。在肖先生小的時候,他的祖父便教導他《論語》,之后又給他講解《孟子》。儒家文化的熏陶,使肖紀美先生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精髓。他認為,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成員,應該要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化和思想。
肖先生曾在其他訪談中說到:“ 我業余學習作詩,嘗試以古詩、新詩、詞、對聯等文體來敘事、描繪,借以抒情、達意、明理。我疏于作律詩及絕句,因為平仄對仗要求嚴格,力不從心。只是期望”士心為志,詩以言志“,”以詩抒懷“而已。
而在他已出版的三本詩集:《士心集》(1999)、《志懷集》(2004)、《行知集》(2008)中,結合自己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工作經歷和人生體會,以詩詞的形武,按漫談材料、人生波濤、學習拾錦、稀體新雕四個命題,闡述了對宏觀、微觀等自然科學、政治經濟等社會科學和人文知識的廣泛認識,歸納了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回憶了人生經歷。他富有哲理、富有激情、詼諧、深刻的人生感悟,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更值得一提的是,肖先生所出版的諸多作品,都沒有收取任何稿費。他把自己對學習的體會,人生的感悟編成文字,留給后人作為參考的行為視為個人的興趣愛好之一。他多次強調著,作為教授的工資已經足夠,出去講學、作報告、出版書籍都不是為了賺錢。
第一次采訪結束時,我們均為肖紀美先生淡泊名利,終生教書育人,潛心科研的精神所折服。在眾人的邀請下,他為雜志提寫了”類比交叉融合“幾個大字。
肖紀美院士(右二)為本刊題詞,左一為本刊負責人雷有艮女士。肖老希望《腐蝕防護之友》也能在類比、交叉、融合的探索中,展現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幾天后,肖先生打電話過來,覺得第一次采訪時有些問題沒有回答完整,便邀請我們去他家里采訪。眾人再次被他認真的態度所感動。
來到肖先生的家里,我們被屋里大大小小十幾個書架所震撼,書架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就像是-個微型的圖書館。肖先生介紹說,自己有很多的讀書筆記,讀書、做學問就是他的生活。家中除了這些書架再沒有什么富麗堂皇的裝潢,整個房間透著一種簡潔、清新的感覺。屋內的陳設也非常簡單,由此可見肖先生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簡樸。
采訪結束的時候,我們請肖老先生給我們雜志的讀者說些什么,他說:希望讀者理解腐蝕。事物不是絕對的:我們了解腐蝕的原理和防止腐蝕的措施,以及防止腐蝕和利用腐蝕,比如晶界腐蝕。理解腐蝕,然后建立防止腐蝕的措施,把壞事治理,利用腐蝕,這是我們的關鍵。
與肖紀美先生的談話使我們受益匪淺。從他的言行中能學到了很多東西,他曾在書中感慨道:”老得太快,知的太晚,做的太少“他雖已91歲高齡,但思維清晰、身體健康,談吐間流露著文人的儒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三心學者肖紀美先生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