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元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但凡有所成就者都是經得起困苦、耐得住寂寞。近日,《腐蝕防護之友》記者有幸采訪到原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紀曉春教授,紀老師是鋼鐵研究總院從事堆耐蝕金屬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自1973 年在鋼鐵研究總院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工作至2012 年整整 40 年,漫漫科研路, 艱辛而快樂。紀老師自豪地講述了他們團隊研究出的材料為軍工、核工業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這些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若干獎項……不過在這無數個令人欣羨的榮譽背后,是那無數個徹夜不眠、潛心科研的夜晚,是那種心無旁騖、淡泊名利的無私奉獻精神、是那種在艱苦條件下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但凡有所成就者都是經得起困苦、耐得住寂寞。近日,《腐蝕防護之友》記者有幸采訪到原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紀曉春教授,紀老師是鋼鐵研究總院從事堆耐蝕金屬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自1973 年在鋼鐵研究總院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工作至2012 年整整 40 年,漫漫科研路, 艱辛而快樂。紀老師自豪地講述了他們團隊研究出的材料為軍工、核工業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這些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若干獎項……不過在這無數個令人欣羨的榮譽背后,是那無數個徹夜不眠、潛心科研的夜晚,是那種心無旁騖、淡泊名利的無私奉獻精神、是那種在艱苦條件下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兢兢業業 共筑科研興國路
記者從紀老師謙和的話語中了解到她一生都在從事金屬腐蝕與防護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以核工業耐蝕金屬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檢測為主,與鋼鐵研究總院的07 樓(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共度40 載;同時自1981 年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成立以來在合金耐蝕理論委員會兼任秘書、秘書長、副主任等職位至2012 年。
獻身科研四十載 終以碩果報祖國
眾所周知,核工業用鋼的防腐工作至關重要:一、防泄漏。核工業牽涉到的原料、產品都是帶有一定甚至是高輻射的。這些管道、容器在制造過程中包括管材、焊接材料、連接部件,都需要防腐處理,就是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因為材料腐蝕出現漏點而導致核泄漏。二、防爆炸。核工業生產中有許多壓力容器,為避免因為腐蝕出現容器壁局部變薄、局部耐壓下降, 容器材料必須防腐。三、防異物。核工業生產中有許多高壓輸送過程,如果管道、容器里出現銹蝕、脫落等現象,銹蝕物會隨輸送流體直接高速在管道里運動,遇到管道拐角、泵的葉片等物體的時候,銹蝕物就會以與子彈相當的速度撞上去,進而對設備、管道、容器進行嚴重破壞。因此, 核工業耐蝕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檢測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核工業要發展,材料必須防腐!
20 世紀70 年代初期,我們國家正處于蓬勃向上的發展中。當時許多的國防裝備急需開發一大批適應環境的耐腐蝕材料, 為適應這一需求,國家相關機構撥全款在原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建立了耐蝕金屬材料開發、研究和材料腐蝕與防護的特殊試驗研究基地。這個實驗樓代號為“07 樓”,自1974 年初開始建設到投入使用大約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投入使用至2012 年完成它的使命,原因是應耐蝕金屬腐蝕防護的研究及科技發展的需要,鋼鐵研究總院又在異地建立了一座更先進、更現代的腐蝕研究實驗室。紀老師說:“我有幸成
紀曉春教授為這個實驗室的成員之一,在與它相伴的四十年中,我見證了它的出生、成長到后來的巨大成就。”07 樓“是在拆除了幾間廢棄的老房子地基上建立起來的,許多科研技術工作者和院內各級領導都分別參加了”義務勞動“,搬磚、篩沙子、拌水泥漿。任何成功背后都充滿著艱辛和汗水。
腐蝕試驗的研究周期都很長,要想得到可靠、真實的試驗結果,披星載月、廢寢忘食是常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紀老師表示當時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檢測方法、設備、技術都不是十分成熟,因為研究室剛成立,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一個開端,這其中就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因此只能靠大家齊心協力、廢寢忘食、反復試驗、多次失敗后的反復改進,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為了得到可靠的工況環境實驗數據,還需要反復的到一些核反應堆工程現場進行測試、調整,有時還會將現場含輻射劑量的樣品帶回來。風險也是蠻”大“的。但是為了國家的需要,再辛苦也得拼下去! 時任鋼鐵研究總院黨委書記的江文(后曾為江青專案工作組組長)曾多次來”07 樓“ 工地勞動。并鼓勵我們加快建設,盡快投入使用。實際上”07 樓“也是邊建設邊投入使用的。它先后承擔了”09 工程“、”801 工程“、”816 工程“、”827 工程“等眾多工程項目中使用的耐蝕金屬的開發、研制的實驗研究工作,為那些材料的開發、使用提供了大量的詳實可靠的試驗數據。最終,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在許多國防工程上得到了重用,為祖國的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十年里,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四等獎若干項,國家科技大會一等獎一項,申請專利二十余項, 發表論文五十余篇。并且從這個”07 樓“ 走出了十數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現在都成為”腐蝕界“的精英。
滿腔熱情赴學會 為國發展做貢獻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全國科學工作者迎來了科學研究的春天。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于1979 年正式成立之后,根據不同的領域相繼成立了耐蝕金屬材料專委會(原名合金耐蝕理論委員會)、海水淡水工業水專業委員會、腐蝕電化學專業委員會、材料保護專業委員會,航空航天專委會、能源工程專委會等19 個專業委員會。

紀曉春教授在做試驗
根據紀老師的敘述,記者了解到合金耐蝕理論專委會是1978 年7 月成立的掛靠在原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主要從事耐蝕合金材料方面的研究、開發及腐蝕試驗方法和腐蝕機理研究。在成立初期有22 家委員單位,后來逐漸增加到30 余家委員單位。均是來自全國從事材料研究、開發、生產和使用的各個相關部門。包含科研機構、高校和相關企業。像鋼鐵研究總院、北京有色金屬總院、西北有色金屬院、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原沈陽腐蝕研究所、原上海冶金研究所、機械工業部上海材料研究所、鞍山鋼鐵公司、上海鋼研所、洛陽銅廠、寶雞有色加工廠等都是委員單位之一。
這些專委會承擔了組織全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定期舉辦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生產經驗等學術活動。自1981 年成立至2010 年間共舉辦全國型年會12 屆, 各種專題交流會、座談會30 余次,解決了生產實踐中的許多問題。例如:80 年代初期有許多不銹鋼生產企業經常發生晶間腐蝕不合格的問題,當時有冶金部質量標準司提出讓合金耐蝕理論委員會牽頭,組織這方面的相關科技工作者、生產管理者分成若干調研小組,分赴全國各生產企業。首先從生產原材料、冶煉、熱處理、冷熱加工等生產工序及檢測試驗判定工作上, 一道道地調研分析,對各企業給予不同的指導措施。有分別對某些企業的技術人員、生產管理者、質量監督檢測工作者等進行了不分形式的技術指導、培訓,使其有關晶間腐蝕的問題得以解決,為不銹鋼生產質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樣在解決不銹鋼點腐蝕的試驗方法、銅合金應力腐蝕試驗方法、鋁合金晶間腐蝕試驗方法等方面,合金耐蝕理論委員會也都做了同樣的工作,為促進我國耐蝕金屬材料健康有序的發展而盡一份力。
紀老師表示,她自合金耐蝕理論委員會成立時擔任秘書工作,后來任秘書長、副主任委員等工作直至2010 年。期間有幸結識全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許多專家、學者并與其共事幾十年,倍感榮幸!
退休生活多充實
談到退休后的業余生活,紀老師表示她自1971 年來鋼鐵研究總院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工作至2000 年退休,退休后繼續返聘至2012 年。在正式離開自己心愛的工作崗位后,紀老師表示平時除了和以前”腐蝕圈“ 一些老友小聚、聊天外,也會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大部分時間還是宅在家里,上網、看報或去公園散步生活充實而快樂!
誠心寄語年輕人:躬身踐行獲真知,開拓創新抓機遇!
對于現在從事腐蝕防護工作的年輕人, 紀老師寄予厚望。紀老師表示現在的社會環境對于從事腐蝕與防護研究的年輕人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國家富強, 很多硬件基礎設施完善,對于年輕人來說科研條件較好;但對于當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社會競爭壓力比較大,國家科研體制與過去有些改變,好多科研項目得靠年輕人自己去努力爭取。這就需要年輕人做到以下幾點:一、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多參加實踐工作,用知識來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增加自己的競爭籌碼。二、抓住機遇,不斷地開拓進取。三、腐蝕與防護技術在各行各業都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作為從事防腐蝕工程的年輕一代,除了要掌握先進的防腐蝕技術,還需要宣傳腐蝕的危害性,普及防腐基礎知識,引起有關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同心協力控制腐蝕, 使腐蝕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潛心研究數十載,獻身科研終報國“ 是紀老師和像紀老師那樣老一輩無私奉獻的科研工作者一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在感恩他們的無私奉獻同時,應吸取他們的精神,傳承他們的文化,追求卓越,開拓創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紀曉春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