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道玉

與筆者(左)等在一起
我與姚祿安教授早年相識于前蘇聯莫斯科,那時他是在蘇聯科學院電化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研究生,將于1963 年夏季畢業。我是于1962 年初,被派遣到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研究生, 我初來乍到,而作為即將畢業的老大哥姚祿安,無論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上,對我多有照顧和幫助。同時,姚祿安還擔任蘇聯科學院中國研究生學生會主席,他畢業后我又接任了留蘇學生會主席這一職務。因此,我倆的關系非同一般,既是先后的同學, 又是先后兩任留蘇學生會主席,我們的情誼形同兄弟。
祿安到武大工作,他還是接受了我的建議。我知道,老姚是學電化學的,師從蘇聯著名的電化學專家巴高茨基院士和弗魯姆金通訊院士,于1963 年5 月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論文答辯,獲得了副博士學位。武漢大學電化學研究室是學校的重點研究方向,我建議他回國以后到武大工作。祿安接受了我的建議,回國后他填寫的志愿是武漢大學,結果被教育部分配到武漢大學。同一年,我由于領導留蘇學生會揭露蘇聯大國沙文主義的行徑,遭到蘇聯外交部驅逐,限定48 小時離境。回國以后, 我又與祿安成了化學系的同事。我們先后由同學到同事,前后共52 年了,是莫逆之交的好朋友。
我于1981 年被任命為武漢大學第19 任校長(自1913 年起),我決心不辜負歷史賦予我的使命。我乘著改革的浪潮,決心改變學校落后的局面。當時,武大學科設置太陳舊了,打算創辦一批新型的系科和專業,而環境科學系就是率先創辦的系科之一。經驗告訴我,要建設一個新興的系科,選擇一位有威望的系主任是至關重要的。1983 年年底,我親自拜訪了老同學祿安,向他征求創辦環境科學系的意見, 并準備請他出任首任系主任。他對創辦環境科學系極力贊成,對于擔任系主任之事, 他也沒有推辭,他說:“我們是老同學了, 都不必客氣,我們攜手共同把武大環境科學系建成中國一流的系科。”
1984 年春天,全國第一個環境科學系在武大誕生了。萬事開頭難啦,在祿安的主持下,從專業的設置到教師的選聘,他都全力以赴,可謂是嘔心瀝血。武大環境科學系,是真正的多學科的組合,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當時,從化學系、物理系、生物系和校外調進了幾十名不同專業的教師。其中,既有電化防腐研究的,又有環境分析的;既有濕地保護的,又有數理生態環境的;既有化學治理污染的,又有環境工程的;既有搞化學資源的,又有搞生物資源的。這些都反映了祿安超前的學術思想。我十分感謝祿安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他為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祿安是一位勤勤懇懇的學者,他嚴以律己,工作任勞任怨,他實現了把武大環境科學系辦成全國最好的系科愿望。他給自己的人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為后來的青年人留下了一份值得珍惜的業績。他還擔任過全國和湖北省等多個環境科學委員會的重要領導職務,為全國和地方環境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90 年代初,祿安退休了,但他依然關注著環境科學的發展。后來,他被檢查出患有糖尿病,但他坦然面對這種折磨人的慢性病。大約是1996 年以后,他的糖尿病逐漸加重,眼睛視力不斷下降。他先后幾次住院治療,與疾病進行抗爭。但是,到了2014 年10 月,病情再一次加重。他的大兒子姚超良電話告訴我,父親的病出現了不好的征兆,雖然沒有下病危通知,但預后不是太樂觀。在他病重期間,我曾經到醫院探視他,雖然他神智清醒,但已經不能進食和言語了。我們面面相覷,似乎都有千言萬語想說,但他已經力不從心了。我默默地祝福他,希望上蒼保佑他。
2015 年1 月2 日,祿安走完了人生之路。他從農村窮孩子到大學生,從“紅墻衛士”到留蘇副博士,從電化學教授到環境科學權威。一路走來,非常辛苦,他太勞累了,現在終于可以永遠休息了。
老朋友,你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是無私奉獻的一生,無愧于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請安息吧!
劉道玉
2015 年3 月9 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姚祿安劉道玉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