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三平 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

姚祿安,肖以德,張三平,林有祥(后排),甘復興(前排右二)
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其設備、設施的可靠性、耐久性是關系三峽工程建設質量的關鍵技術之一。三峽總公司與長委設計院對環境腐蝕非常重視,委托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和武漢大學共同在三峽壩區開展材料大氣、長江水腐蝕試驗與研究,同時發文規定,凡進入三峽工程使用的防護材料,必須先通過環境腐蝕試驗進行評價。根據項目的要求,項目組在宜昌、三峽壩區和臨近的秭歸分別建立了三個大氣試驗點,在葛州壩船閘建立了2 個長江水環境試驗點,組織了國內外40 家企業的產品, 自1995 年始開展了大氣、長江水的環境曝露試驗。同時還針對設備使用條件及要求, 開展大量的各種條件下試驗室加速腐蝕試驗。姚祿安教授當時已過六旬,是項目組年齡最長的科研人員,他既是項目的指導者,又是一名身先士卒的勞動者。為了測量試驗數據,常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由于參試單位多,有時數家單位同時送樣到實驗室,編號、打磨、封樣、記錄,項目組成員忙得不亦樂乎。姚教授也時常親自加入打磨試樣、登記編號的簡單勞動,這讓我們年輕人很是過意不去,姚老師卻說,“沒關系,我們不都是這樣干過來的”.現場實驗安裝試驗架,裝樣、取樣更是辛苦, 姚老師老當益壯親自抬試驗架,安裝固定, 一干數小時,從不叫累,臉上常笑嘻嘻的, 他的樂觀情緒總是激勵著我們的工作熱情。在葛州壩船閘進行淡水環境試驗,幾十米高的船閘手扶梯一爬幾個來回,干完工作后累得走路腿都發酸。試驗架放置在船閘的隔層內,工作時只能蹲著或彎著腰,幾小時下來腰也直不起。姚老師為了了解實際環境,不辭辛勞,也隨我們爬上爬下。經過三年的努力,為三峽工程提供了110 種材料、配套及工藝體系的上萬個腐蝕數據,向業主和設計單位提出了可供選擇、最好的防護材料和防護技術。應用這些防護技術,使三峽工程金屬結構防護體系的防護壽命達20 年以上,大大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使用壽命。這些研究成果已應用在三峽工程建設二期鋼結構的防護之中,其中有臨時船閘、永久船閘、三峽專用公路大橋、永久船閘結構錨桿、三峽大壩的閘門、發電建筑中的攔污柵、檢修門、快速門、壓力鋼管尾水門及廠房等結構的防腐蝕中。那一時期的試驗工作為我國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直接的服務,同時與姚老師共事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老科研工作者的嚴謹工作作風和平易近人的為人風范。那是一段值得美好回憶的工作經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