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剛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主任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2014年11月10日是我父親的忌日,早上8點,我正在父親墓前按照傳統儀式祭奠 2 年前駕鶴西去的父親,手機中傳來恩師師昌緒先生仙逝的消息,久知恩師抱病臥床,雖則早知此刻將會到來, 仍然無法相信,再次確認后,已經基本平復的喪父之痛,猛然再次由心中升騰而起。
恩師若父,嗚呼哀哉,11月10日,我悲痛的喪父之日!
恩師如同父親待我,所有請求,無不答應,先生是我事業之路的總導師,如同大山,為我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賴。
1991年我考入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在先生73 歲那年,有幸成為師昌緒先生的第十四位博士生,從事材料腐蝕研究,在實際指導老師柯偉院士的安排下,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北京海淀黃莊的師老家中拜師,我為自己有如此德高望重的老師感到自豪。當年聆聽先生的教誨,拜見師母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以先生的慈祥教誨和師母的熱情鼓勵,開始了我們師生的情誼。先生宛若大佛般的音容笑貌,從此永刻我心。
先生最大的特點是慈祥隨和,心若大海。由于先生的威望和經歷,被材料科學界公認為掌舵人,先生特別謙虛,我多次與先生談到這些,先生從不認可所有材料人都認可的他是中國材料“第一人”的地位,但是,對中國的材料科學界,先生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經營材料學科“如同烹小鮮”;對待所有材料學人,如同家人;對待材料界大家的凡事,是有求必應。
先生一生最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就是為我國腐蝕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包括建立原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該所為我國腐蝕學科發展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該所培養的大批人才至今是我國乃至世界腐蝕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
在先生親自關懷和領銜下,“全國材料環境腐蝕站網”逐漸壯大,發展成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成為我國腐蝕學科的中堅力量。2000年來,在王光雍教授的推薦下,我有幸來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全國材料環境腐蝕網站辦公室”工作, 再次在先生的領導下從事材料環境腐蝕野外臺站建設和數據積累工作,見證了先生對我國材料腐蝕學科發展的歷史作用。目前, 新時期的“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由30個國家級的野外臺站和1個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腐蝕與防護網”組成,也是國家科技資源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0年開始,先生一直是“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專家組的組長,由于先生親自擔任專家組組長,大家倍受鼓舞,“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的“地位”立即倍升, 盡管野外工作條件惡劣,大家還是累創佳績,積累了大量環境腐蝕數據,為企業所用,多次受到國家表彰。盡管年事已高,工作繁忙,先生都是親自主持每年的專家組會議,審議指導“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的年度工作,并多次深入野外試驗現場,查看指導現場工作。2005年11月10日,先生親自來到海南的萬寧試驗站,進行現場實際考察,由于氣候原因,先生身感風寒,發起高燒,使我深感內疚,鐘南山院士親自將先生接到廣州,細心調養1 個多月,先生才得以完全康復。2009年6月8日,為了鼓勵野外科技工作,在第一次國家野外科技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先生和腐蝕平臺的工作進行了表彰,先生十分高興,他的高興不是在于得到了獎勵,而是國家對他領導幾十年的野外材料腐蝕工作的肯定, 也為腐蝕平臺進入國家隊、徹底解決“吃飯”問題而高興,先生明顯表現出如釋重負的感情,因為腐蝕平臺的運行經費一直困擾先生,可見他對大家工作的體貼與關愛。

先生與“石油之父”候祥麟院士的合影,也是先生最喜愛的照片之一


2003年11月10日,先生到北京科技大學進行材料名師講壇第一講時,
與柯俊院士、謝建新副校長及筆者(李曉剛教授)合影

2003年初夏,先生與王光雍教授、徐金教授和筆者在位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會的辦公室內討論國家材料腐蝕站網發展規劃,每一個細節先生都要親自審閱

2004年6月9日,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觀測研究臺站專家組成立大會時,先生
與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司長、王光雍教授和筆者合影留念
從“全國材料環境腐蝕站網”到“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從“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到“材料腐蝕基因組工程”,無不凝聚著先生的心血、指導與教誨。
2003年,我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了“材料名師講壇”,目的是邀請國內外材料界的一流大師為我們的學生講授材料科學研究進展、大師本人研究近況和人生感悟。前面幾講對于打造這一品牌是至關重要的,學院把邀請師昌緒先生的重任交給了我,當我向先生匯報這些設想后,得到了先生的熱烈支持和大力鼓勵,立即敲定第一講由先生親自來做。先生叫來秘書親自布置講稿的主旨思想,盡管年事已高,整個講稿其實是先生自己親自完成的。 11月10日進行了第一講,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到目前為止,“材料名師講壇”已經進行了近七十講,所有講座者,無一不是國內外的材料大師。這一講壇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最重要的材料講壇之一。先生的第一講為講壇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先生對北京科技大學的關心遠遠不止這些,從腐蝕平臺到“大科學工程”,從博士生答辯到各類項目評審,不勝枚舉, 北京科技大學院里布滿了先生的足跡。1997年,美國金屬學會授予先生終生榮譽獎1萬美元,尊稱先生為“高溫合金爺爺”,先生用此資金在北京科技大學設立了學生獎學金。
2010年冬,我擔任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秘書長,經過大家討論,想辦一個關于腐蝕科學的科普刊物,我再次來到先生辦公室匯報,同樣得到先生的支持與鼓勵,親自定名為“腐蝕防護之友”,不僅題寫了刊名,而且欣然答應作為創刊號的封面人物,先生的這一舉動為我們辦好這本科普刊物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至今,已經有近20位院士接受了采訪并作為封面人物。當我們采訪遇到困難,只要把第一期的刊物拿出來,大家看到先生身體力行,都會欣然支持本刊物了。
先生90歲生日那天,我約上王光雍教授、徐金堃教授和董超芳教授到先生家拜壽并陪先生共進午餐,再次體驗到先生的人格魅力,令我倍感驚訝的是:由于師母當時身體欠安,先生每天得自己準備早餐并親自下廚洗碗!我又提出希望先生送給我們幾張照片,先生和師母親自挑出最喜愛的幾張照片送給我們。第一張是在召開“兩院院士大會”時,與時任國家最高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镕基和胡錦濤的合影,先生坐在總書記和總理中間,位居最中間,先生談著這張照片無比自豪,慈祥的笑容掛滿臉龐; 第二張照片是先生與“石油之父”候祥麟院士的合影,先生告訴我們:候先生也十分關心我們“腐蝕站網”建設,是我們最早的重大項目負責人之一,他們之間的友誼持續了幾十年,這張照片是一次會議上,兩人相見,候先生為先生扶正領帶的情景,當時正好被新華社記者抓住了這一瞬間,兩位慈祥老者間的情感溢于照片之中。先生告知這是他最喜歡的照片之一,可見同事感情在先生心目中的地位。第三張是先生與孫子的合影照,談到孫子, 先生愛憐之情溢于言表,告知我們他與孫子玩耍時的情景,又流露出明顯的“老玩童”天真和佛祖般的慈祥,天倫之樂躍然于照片之中!
以上只是跟隨先生學習和工作中的極少片段事情。慈祥隨和、心若大海是先生的性格特質;思想深邃、善于創新是先生的治學特質;立身材料、心系國家是先生的情懷特質。作為學生, 我感悟到先生的這些,實在不能反映先生的全貌。
悲哉11月10日,我的喪父之日,先生竟也駕鶴西去,我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賴的恩師,從此化為精神力量和永久的思念。
恩師若父,先生的音容笑貌,從此永刻我心;先生遺留的精神力量,將永遠為我們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師昌緒恩師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