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7時7分,我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
一個睿智、熱忱的生命辭別了這個世界,辭別了整個中國科學界。面對老人的離去,科學界與其說是傷痛, 不如說是難以接受。在后輩眼中這樣一位知識淵博、活力迸發的人怎么會被病魔打敗,他又怎么會忍心放下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業,離開這塊他奉獻了終身的故土。然而這位在病床上依舊還會詢問研究課題最新進展的科學家、這位把國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老人、這位90歲高齡仍然每天都為中國材料科學的壯大熱心忙碌的導師,終究還是走了,帶走了我們對他高大背影的仰望和懷念,帶走了整個國家對他的深切感懷之情。
師老作為新中國的首批科學家之一,在發展新中國的科技上窮盡一生之力,毫無保留。他參與了中國材料科學從無到有的建立、倡導中國科學界正視基礎學科的研究;他把自然環境腐蝕看作是科研人員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責無旁貸的重任,積極推動自然環境腐蝕數據的長期積累,并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服務,長期領導材料自然環境腐蝕站網建設,使得材料自然環境腐蝕站網成為與地震、生態環境并列的國家級野外站臺,并成立了國家自然環境腐蝕站網綜合研究中心。正是依靠像師老這樣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事業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讓中國的科技水平從落后國際平均水平到取得了今天的傲視全球的成就。
人怎么活著才快樂?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悟出了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準則,成為我遵循多年的座右銘:做人要海納百川,誠信為本,忍讓為先;做事要認真負責,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做學問要實事求是,勇于探索,貴在發現與創新。其中,以做人為最重要。愛因斯坦說,‘大多數人說,是才智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是人格。’這里所指的人格,對科學技術工作者來說,就包括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
--師昌緒
一件事,堅持了90載
“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把建設中國作為第一要義。”
--師昌緒
師老留下的備忘錄里有一段2010年的行程:“2010年在京接待來訪一二百人次,在京開會四五十次,出差十余次,北到哈爾濱,南至廣州,還作了3次特邀報告。”
如果有人想要問,中國老一輩的科學家能為自己的國家做多少?一位90歲的老人還能怎樣的勤奮?那么這段來自自稱“一個閑不住的老人”科學家仍有余溫的簡單文字就可以回答清楚了。如果有人要問,如何表現愛國情懷?師老用錚錚鐵骨告訴后人:愛國家,不是站在遠處一味地批評,而是直視缺點,然后用畢生的經歷改變它。
師老,望您一路走好。
《腐蝕防護之友》編輯部
2014年11月10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師昌緒院士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