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材料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綜述
文/楊朝暉 黃桂橋·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
材料在天然水環境(海洋、江河、湖泊)中的腐蝕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材料在水環境的腐蝕數據積累及試驗研究一直受到各國的重視。由于材料的自然水環境腐蝕十分復雜,影響因素很多,難以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必須通過野外試驗站點現場暴露試驗和觀測,才能獲得符合實際的腐蝕數據和規律。
自20世紀初開始,工業發達國家就通過建立水環境腐蝕試驗暴露裝置和站點,進行材料在自然水環境中的腐蝕試驗和研究,積累腐蝕數據,掌握材料在水環境中的腐蝕行為和規律,為工程設施的合理設計、選材、有效防護及研制新耐蝕材料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網自1958年建立至今已走過了52年的歷程。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的建設和試驗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國家建設和腐蝕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任務、組織和分布
國家材料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網(以下簡稱水環境腐蝕站網)是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試驗站網下設的3個(大氣、水和土壤)腐蝕試驗站網之一。它是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材料水環境腐蝕試驗研究的重要基地。
水環境腐蝕站網在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試驗站網的組織、管理下,完善國家材料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網體系的建設,建成開放、共享的材料水環境腐蝕試驗研究基地;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對材料在我國水環境中的腐蝕數據進行長期積累,開展材料腐蝕行為與環境因素相關性的基礎研究;完善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材料水環境腐蝕數據為重大工程建設和創新工程的共享服務;制訂材料水環境腐蝕相關規范和標準;建立與穩定一支服務于國家材料水環境腐蝕野外臺站建設和試驗研究的專業化隊伍,為全面提高我國各類材料在水環境中的服役性能、使用壽命做出貢獻。
水環境腐蝕站網出7個試驗站組成,其中4個海水站分布在我國的黃海、東海和南海,代表不同海域的海洋環境特征;2個淡水站分別設在長江和黃河,代表我國兩大水系;格爾木站設在察爾汗鹽湖,是特有的鹽湖水特征。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的分布見圖1,青島海水站的試驗場全貌見圖2。
圖1 水環境腐蝕試驗站在我國的分布示意圖
圖2 青島站(左)和三亞站(右)的海水腐蝕試驗場全貌
7個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的依托單位為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舟山海洋腐蝕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機械科學研究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其中,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為水環境腐蝕站網組長單位。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的建站時間、地點、環境類型及依托單位等見表1,地理位置、主要環境因素平均值見表2。
表1 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的地點、環境類型和依托單位
表2 水環境腐蝕試驗站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主要環境因素平均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腐蝕水環境國家材料試驗站網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