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工業青睞導彈和太空系統,其次是海上資產和飛機,最后才是地面部隊裝備。通過有選擇地發展國外設計或逆向工程,中國正在研制和生產越來越先進的系統。不過,中國國防工業,在提高整體生產能力的同時,正在所有領域改進產品質量。過去十年里,中國所有國防工業生產部門都取得了顯著改進,在某些領域已經能夠同俄羅斯或歐盟的主要武器生產商相提并論。小編搜集所有資料匯總軍隊現代化建設資源之軍事裝備的現代化趨勢如下:
導彈和航天工業。過去幾年,通過升級裝配或火箭發動機生產設施,中國為解放軍或出口生產各種彈道、巡航、空對空和艦對空導彈的能力可能一直在提高。中國的航天運載工業正在拓展,可提供商業或快速衛星發射服務,乃至載人航天計劃。中國的絕大多數導彈項目,包括其彈道和巡航導彈系統,可同其他國際頂級生產商相提并論,盡管艦對空導彈系統落后于全球領先者。
海軍 / 造船工業。造船廠的擴張和現代化提高了中國各型軍事項目的建造能力和產量,包括潛艇、水面戰斗艇、海軍航空和海上補給資產。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造船廠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SIC)-- 通過共享艦船設計與建造信息進行合作以提高造船效率。中國繼續投資某些國外推進裝置制造商,但也越來越能夠自足。中國是全球頂級造船國,還追求國內航母建造項目。中國正在為最新的水面戰艦裝備日益精良的反艦、防空和反潛等攻防武器;正在改進海上工業的大多數領域。比如,它正采用更加高級的艦船設計和建造計劃管理技術或軟件。
武器裝備工業。解放軍陸軍幾乎所有裝備的生產能力繼續發展,包括新型坦克、裝甲運兵車、防空火炮系統和火炮。中國能夠生產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的地面武器系統,但某些出口裝備存在質量瑕疵。
航空工業。中國民用和軍用航空工業已經發展到能夠生產大型運輸機、集成低可觀測技術的第四至第五代現代戰斗機、現代偵察與攻擊無人機和攻擊直升機。中國民用飛機工業一直投資于技術先進的高精度機床及生產工藝、航空電子設備和其他可用于生產軍用飛機的部件。然而,中國飛機工業仍然依賴從國外進口必要的、性能可靠的飛機發動機。從目前的 C919民用客機和運 -20 大型運輸機項目可見,中國生產大型民用或軍用飛機的基礎設施和經驗正在改善。
國外技術采購。通過采購認準的外國技術,包括飛機、坦克和海軍艦艇的發動機,固態電子和微處理器,制導和控制系統,以及各種使能技術,如尖端精密機床、先進診斷與取證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和工程等,中國不斷彌補國產軍事現代化裝備的不足。中國經常利用國外技術進行逆向工程或推動本國軍事現代化。
中國尋求從國外引進目前國內無能力制造的高科技部件或關鍵成品,尤其是從俄羅斯和烏克蘭。中國已經購置了俄羅斯的先進國防裝備,如 SA-X-21b(S-400)艦對空導彈系統、Su-35 戰斗機以及新的聯合設計生產計劃,如重型運輸直升機和基于俄“圣彼得堡”/“拉達”級柴電潛艇。中國購買了 10 架俄羅斯二手“伊爾”-76 運輸機,3 架空中加油配置的烏克蘭“伊爾”-78 飛機,還有 52 架米 -171 多用途中型直升機和至少130部AL-31F型渦扇噴氣發動機。中國正伙同俄羅斯購買電子器件,在俄羅斯境內建立聯合生產設施。最近幾年,中國也和烏克蘭簽署了重要的武器購買合同,包括突擊氣墊船和航空發動機的購買合同。
2020 年前科技發展目標。2006 年 2月,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由國務院發布,爭取在 2020 年前轉型為“創新型社會”。這份綱要把中國的科技重點定義為“基礎研究”、“尖端技術”、“重要領域和優先項目”以及“重大特殊項目”-- 所有這些都具有軍事用途。
中國繼續落實科技部和財政部2014 年 10 月宣布中國科學經費改革的聯合聲明。這次改革的目標是打擊廣泛報道的政府科研經費腐敗和浪費現象。這次改革將現有科研撥款體制,其中40 多個機構管理 100 多項科技項目和基金,合并為 5 個新渠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專項。
基礎研究。作為增強基礎研究能力眾多努力的一部分,中國確定了 5 個軍用途領域,并認為它們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并撥款的重要戰略需求或科研計劃:材料設計與制備、極端環境條件下的制造、航空航天機械、信息技術發展和納米技術研究。在納米技術領域,中國已經從 2002 年幾乎毫無研究與撥款,發展到政府總投資僅次于美國。
前沿技術。中國重點快速發展以下技術 :(1)信息技術。重點領域包括智能感知技術,自組織網絡和虛擬現實技術。(2)新材料。重點包括智能材料與結構、高溫超導技術和高效能源材料技術。(3)先進制造。重點包括極端制造技術及智能服務先進機床。(4)先進能源技術。重點包括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替代性燃料和先進車輛技術。(5)海洋技術。重點包括海洋環境的三維監測技術,快速、多參數的海底勘測技術以及深海作業技術。(6)激光和空天技術。重點領域包括發展化學和固態激光技術,最終用于陸基或空中平臺的武器級系統。
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中國已經確認,某些行業與技術集團有可能提供技術突破、消除產業之間的技術壁壘、提高國際競爭力。特別是中國國防企業目前正在研發先進制造、信息技術及防御技術。其中包括雷達、太空對抗、可靠的 C4ISR、智能材料和低可觀測技術。
重大專項。中國還確認了 16 個“重大專項”,計劃發展或擴大自產能力。這些項目包括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軟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下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高級數控機床、大型飛機、高分辨率衛星和探月計劃等。
輔助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情報活動。中國利用多種方法獲取外國軍事或軍民兩用技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