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范教授 1935 年出生于浪漫的哈爾濱市郊,1954 年順利考入大連工學院化工系,1959 年畢業后經過推薦被分配至南京化工學院(現為南京工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59-1972 年從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學工作,工作期間經歷了我國“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此政治運動對全社會的各行各業都是嚴重的摧殘,其中教育領域更是“重災區”。直到 1972 年,國內的教育工作逐漸恢復,于教授也迎來自己教學科研事業的轉折點,正式轉入防腐蝕領域直至 1995 年退休,他帶著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知難而上、獨立創新、深入研究,在跨專業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事業中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
知難而進 終身奉獻于教育事業
唐代杰出的思想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在于教授從事教育工作期間,承擔了防腐專業從一年制的防腐短訓班,三年制的工農兵大學生到四年制的本科生的耐蝕非金屬材料及耐蝕涂料的授課,指導學生實驗及畢業生論文等多項教學工作。同時,他還指導工廠實習和外出講學等。于教授凡事善于思考與研究,編撰教材及授課期間都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方法,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基礎實驗研究,教學中盡心盡責,深受大家尊重。

1981年中國腐蝕學會高分子材料班畢業留念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動蕩年代,于教授同所有老師一起在鄉下農場進行勞動改造,待歷史政治運動逐漸平息后,才得以重返崗位繼續教學工作。激烈的政治運動,導致我國教育事業一度中斷。在當時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疲弱的條件下,于教授帶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式轉入全新的防腐蝕領域,與不同專業的老師克服萬難全面開展跨學科的教學工作。跨學科專業涉及范圍有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電化學腐蝕等。針對教學工作如何開展,各位老師出謀劃策,根據以下問題確立教學思路,首先是新學科的定義;其次是教授哪幾門課程;再次是課程內容是什么;最后是新學科的教材如何編撰。思路確立后,各位老師分頭行動,傾力投入,挑燈夜戰,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學科精華,之后經過系統的梳理和編撰,手寫出一本本珍貴的塑料講義、石墨講義、硅酸鹽講義和玻璃鋼講義。于教授負責玻璃鋼講義,期間他通過不同的方式四處搜集教學材料,例如深入玻璃鋼廠調研,通過工作的機會搜集調查材料。談到手寫講義,于教授回憶起自己在大學求學期間,學校發一個課程詳細教學大綱,大家都必須根據大綱在圖書館中搜集資料,并及時記錄學習筆記。憑借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手寫講義并不算難題,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對象把控講義內容的難易度。從 1972 年招收化工廠工人和技術員,再到 1974 年正式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學生來源復雜,知識水平差別很大,所以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對象編寫講義,平衡教學難度。于教授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把握學生的學習差距后,系統整合資料并最終編撰出適合于學生的講義。如今,手寫的講義隨著時光的推移,漸漸泛黃并被大家遺忘,但編撰它們的教師不會被遺忘。艱苦的歷史環境鑄造出他們堅強不息的意志,這種百折不撓,鞠躬盡瘁的精神應當被傳承與敬重!
獨立創新 致力阻垢耐蝕材料研究
1987 年南京化工學院防腐實驗室正式建成后,于教授在這一方天地經過不斷深入的研究及數次的試驗和總結,確立出自己的科研方向,即研究具備阻垢性能的配置型涂料。于教授告訴記者,工業用水中溶解有許多無機鹽,例如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和磷酸鹽等。這些鹽類都有一個共性,即他們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溶度積的函數,而溶度積還與溫度、壓力、pH 值等因素有關。在水中穩定的碳酸鈣、硫酸鈣等鹽類,當溶液的上述參數改變時,它就會以垢的形式沉積下來。特別是沉積在地熱、鍋爐、印染、石油、化工等工業生產設備的傳熱面上時,將會逐漸生成硬而厚的垢層,它不但阻礙液體的流動,增加了熱阻,而且還會引起垢下腐蝕,導致設備的損壞,影響了正常生產甚至會造成事故。因此,研究物理與化學作用結合的原理配制阻垢涂料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會議留念
經過 6 年多系統的潛心研究,于教授共計發表論文 12 篇,主要包括:《呋喃及其改性樹脂功能阻垢耐蝕涂料》、《含有機磷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水中行為》、《粒子增強耐蝕材料的研究》、《飼料添加劑氯化膽堿合成工藝研究》、《磷酸鹽無機高溫耐蝕涂料的研究》、《復合材料的腐蝕破壞》、《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耐蝕性能》、《酚醛聚苯乙烯共混樹脂粘合劑的研究》及《表面處理對 pp/FRP 膠接性能的影響》。參與編撰專業書籍 5 部,主要包括:《耐蝕非金屬材料及應用》(全國統編教材)、《耐蝕涂料》、《涂料檢驗方法》、《耐蝕非金屬材料及應用(上冊)》及《化工基礎知識》等。其中發表于《涂料工業》1992 年卷 1 期 4 頁上的論文《呋喃及其改性樹脂功能阻垢耐蝕涂料》被國外權威刊物《Chemical abstracts》(Vol.117,1992)摘錄,本文立意新穎,獨樹一幟,文章細致、全面、權威,內容極富參考價值。關于文章被摘錄的原因,于教授自己認為,文章思路的正確走向很重要,研究需要逐步深入,在專業領域做到獨具一格并具有實際意義,以上幾點非常重要。此篇論文主要論述了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抑制水垢在設備表面上沉積,主要措施是向水中添加阻垢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涂料防止水垢沉積,在我國也得到了應用。例如 CH784 水冷器涂料的應用。但對功能性阻垢涂料的研究、開發、報道甚少。于教授前期對酚醛和環氧樹脂系列功能阻垢涂料已作了初步探討,實驗證明均有阻垢性能。為了改進涂料的耐熱性、耐腐蝕性。本文研究了以呋喃和酚醛改性呋喃樹脂為成膜基料,以氮三亞甲基磷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馬丙共聚物為阻垢添加劑,同其他助劑等配置的功能阻垢涂料,測定了其阻垢性能以及基料與阻垢添加劑的結合方式,并初步探討了阻垢機理。
于教授告訴記者,科研與教學是完全不同的,科研具有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科研工作者必須結合自己的專業在專業領域發揮特長,深入研究,必有所成,而參與過多與專業無關的項目,單為蠅頭小利,過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實則是對自己科研工作的一種浪費。其次,做科研必須要獨立自主創新,從選題開始到完成科研工作,都要自己掌握,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干擾,才能取得預期效果。科研工作者具備獨立自主的精神非常重要,否則無法體現自己的價值。若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具有此種獨立創新的精神,那么我國的科研事業必將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最后,于教授認為科研工作者還應具備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科研工作中,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可能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有所建樹。

于教授及其夫人
退而不休 為社會繼續奉獻光和熱
于教授的科研事業中主要做基礎研究,工作范圍集中在實驗室內,而就在1995 年退休后,帶著豐富而專業的基礎研究經驗被某公司聘請為專家指導工作。由實驗領域走入應用領域,1998-1999 年期間,于教授秉著科學工作者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為此公司主持研制開發了泳池桑拿設備中的玻璃鋼沙瀘器(俗稱沙缸)產品。完成了選定生產工藝流程,確定了原材料及生產設備的型號,規格,數量,設計了車間的平面布置;制定了崗位操作與控制規程和最終產品沙缸的質量檢驗技術標準等全過程,使產品完全達到甚至某些指標超過設計要求,獲得 ISO-9002 的國際認證,產品性能穩定可靠,質量優秀,經濟效益很好。在玻璃鋼浴缸車間,于教授還幫助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對保證產品質量起到關鍵作用。
后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于景范教授在教學事業中知難而進,盡心盡責,傾力奉獻;在科研事業中鉆研專業,獨立創新,持之以恒。在此,感謝于教授所有的奉獻,并祝愿于教授健康長壽。
人物簡介

于景范,南京工業大學教授,1935年1月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54年考入大連工學院化工系讀書(現為大連理工大學),1959 年畢業同時分配到南京化工學院(1995 年更名為南京化工大學,2001 年又與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合并成為現在的南京工業大學)高分子專業任教,1972 年調至防腐專業任教至 1995 年退休。
共計發表論文12篇,主要包括:《呋喃及其改性樹脂功能阻垢耐蝕涂料》、《含有機磷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水中行為》、《粒子增強耐蝕材料的研究》、《飼料添加劑氯化膽堿合成工藝研究》、《磷酸鹽無機高溫耐蝕涂料的研究》、《復合材料的腐蝕破壞》、《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耐蝕性能》、《酚醛聚苯乙烯共混樹脂粘合劑的研究》及《表面處理對 pp/FRP 膠接性能的影響》。參與編撰專業書籍 5 部,主要包括:《耐蝕非金屬材料及應用》(全國統編教材)、《耐蝕涂料》、《涂料檢驗方法》、《耐蝕非金屬材料及應用(上冊)》及《化工基礎知識》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