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清
2013-06-04 11:56:33
作者:本站整理來源:=$docheckrep[1]?ReplaceBefrom($ecms_gr[befrom]):$ecms_gr[befrom]?>
導師姓名:林昌健
職 稱:教授
工作單位(院系):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導師點評:
局部腐蝕機理的深層次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先進研究方法的發展和運用。該論文作者能創新性地發展和應用多種掃描電化學微電極技術研究局部腐蝕行為,獲得不少全新的研究信息,對深入認識金屬局部腐蝕發生、發展過程機理有重要意義。
星之論點:
基于傳統電化學與掃描電微探針技術的局部腐蝕方法的研究
局部腐蝕是一類危險性的腐蝕形式,長期以來是腐蝕科學研究中一個熱點和前沿的方向,但由于局部腐蝕發生發展過程的復雜性,至今對機理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深化。電化學技術作為金屬腐蝕研究最重要的手段,可分為宏觀和局部兩種,其中掃描微電極技術是研究局部腐蝕最有效的手段。為了對局部腐蝕有更深入的認識,必須在不斷改進已有的技術或發展新的研究方法,我們長期致力于對掃描微探針技術的延伸和開拓,從國內第一臺微區電位分布測試系統到微區電位分布測試與掃描隧道技術聯用系統,不僅提高了微區分布測試系統的分辨率和靈敏度,而且還可得到金屬表面的形貌信息,實現了對局部活性點的定位構性的相關聯研究。首先通過STM精確控制掃描探針與電極表面的距離,然后通過微區電位分布測試系統得到并將探針定位到電極表面的局部腐蝕活性點位置,進而實現對局部腐蝕點為位置垂直方向上電位分布、物質濃度分布等信息的測試。研究表明,垂直方向上電位分布和物質濃度分布在腐蝕活性區域和鈍化區域有著明顯的差異,通過對比分析可知這種差異是由電荷傳遞和物質傳輸行為的不同引起的。此外,我們還可以方便地與傳統的電化學學工作站聯用,實現傳統電化學方法與掃描技術法、宏觀方法與微區方法的原位對比測試,為宏觀和微觀方法的差異研究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鋁合金LDH自修復自抗菌膜層構建
點擊數:466
碳鋼及合金鋼應用與區別
點擊數: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