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一種金屬表面緩蝕劑的負(fù)載方法及用途
【申請(專利)號】CN201110187831.0
【公開(公告)號】CN102268709A
【申請人】浙江大學(xué)
【發(fā)明人】胡吉明,王鉀,張鑒清,曹楚南
【申請日期】2011-7-6
【公開(公告)日期】2011-12-7
【專利說明】一種金屬表面緩蝕劑的負(fù)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金屬基體依次經(jīng)80、120、400號靜電植砂,14號金相砂紙機械打磨后,放入30~60℃除油液中除油1~10min,再在30~60℃超聲5~15min,最后依次用自來水,去離子水清洗后,快速用熱風(fēng)吹干,在干燥箱中放置5~24h待用;2)前軀體溶液配制:加入50~100mL無水乙醇、50~100mL水、1~10mL前軀體,HCl調(diào)pH至2.0~6.0,室溫下攪拌2~48h,待用;3)在三電極槽中加入配好的前軀體溶液,以金屬基體作為工作電極,Ag/AgCl作為參比電極,鉑為對電極,控制電位在0.5~2.0V,沉積時間為30s~600s,用去離子水沖洗后40~150℃烘干,得到納米氧化物膜;4)將納米氧化物膜浸入含緩蝕劑的醇/水溶液中,吸附10s~12h后再取出,40~100℃烘干,得到負(fù)載了緩蝕劑的防護底層;5)在負(fù)載了緩蝕劑的防護底層上浸涂、滴涂、旋涂或刷涂防護層,溶劑蒸發(fā)后在40~150℃下固化0.5~1h,得到防護層覆蓋的負(fù)載緩蝕劑的防護膜體系。
【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金屬表面緩蝕劑的負(fù)載方法及其用途。它是先在金屬基體上沉積一層惰性、多孔的納米氧化物薄膜,而后通過浸漬飽和吸附緩蝕劑,最后再在上述表面覆蓋一層防護層。納米氧化物薄膜由SiO2、TiO2或ZrO2等的前軀體水溶液在金屬表面采用電沉積法制得。其上吸附的緩蝕劑因基體金屬的類型而定。覆蓋所用的防護層可以是常用的有機硅烷膜、無機/有機雜化的硅烷膜或普通的有機涂層。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金屬表面緩蝕劑的負(fù)載方法用于金屬的防護。其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當(dāng)基體遭受腐蝕時,本發(fā)明的納米氧化物薄膜能將緩蝕劑釋放出來,對基體起到保護作用;與金屬基體表面直接吸附緩蝕劑相比,納米氧化物層能負(fù)載更多的緩蝕劑,更好地保護金屬基體。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