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帶空調工程師對武漢市部分老舊小區的空調支架安全進行抽檢,并就居民對空調支架的安全關注度進行隨機訪問,結果令人心憂:在抽檢的31臺空調的支架中,超過八成的支架銹蝕嚴重,帶病上崗。
空調生銹隨處可見
業主因自家支架老化提心吊膽
去年,包括廣州消委會在內的22家消費維權單位曾聯合發布消費警示:當心支架超齡服役致空調室外機墜落傷人。同年7月,新快報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小區,并以《空調支架老化,變身“隱形炸彈”》為題,進行了報道。如今一年過去了,近日記者再次走訪市中心部分小區,發現多個不同樓齡、不同高度的住宅區,隱患猶在且未引起重視。記者首先來到報料人陳小姐所在天河東園小區的家中,她說家中安裝的空調已用了6年。記者用手摸了一下她家的空調支架,結果發現手上沾滿了鐵銹粉末。陳小姐表示,她準備找專業人員來看一下,以免整天提心吊膽。
記者發現該小區樓層不高,很多住戶的空調外機外殼連同支架一起,經過風吹雨淋后銹跡斑斑。
市民多不知支架有壽命期
記者再次來到海珠區海天花苑采訪,該小區曾發生過空調支架墜落現象。街坊曾姨說,平時不會特別注意空調支架的情況,也不知道它有壽命,最多也就是關心下雪種夠不夠,“希望小區能統一進行一下檢測維修之類的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海天花苑小區有15年的歷史,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多個空調室外機均使用三角支架,由于樓齡較長,支架連同空調外殼一起生銹,加上雨水沖刷,墻體上出現了明顯的痕跡。
而在越秀區梅花村邱先生家中,他告訴記者,家里有兩臺空調,“我知道家里的空調支架有生銹,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什么危險。”但他說,平時走在路上,看見有生銹的空調外機會主動避開。
勿讓這些“血的教訓”重演
2012年,上海某小區內一名空調維修工腳踩空調外機時,空調支架突然折斷,工人失重從三樓摔落,當場身亡。(據《新民晚報》)
2011年,南京空調維修工張某在一建筑的二樓維修空調時,為了確保安全,就將自己的安全帶掛定在了空調外機護欄上。但沒想到空調支架嚴重銹蝕,發生斷裂,結果張某和空調室外機一起墜落到了樓下,造成右腿骨折。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空調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但是空調室外機存在的安全問題卻一直被人所忽視。因為空調支架材質偷工減料,安裝不規范,日常維護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僅憑支架支撐的空調外機已經成為懸于我們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嚴重威脅人身安全,可是空調支架卻仍處于“三不管”的尷尬境地。
何為空調支架“三不管”,筆者認為:一是用戶不管,由于安全意識的缺乏,大部分空調用戶并沒有關注過支架安全問題,只要不影響空調的使用就得過且過,全然不知自己疏忽大意在威脅路人的生命安全的同時,也讓自己身處險境。二是經銷商不管,因為支架不是空調必帶的配屬附件,也沒有被列入“三包”范圍,因此經銷商在采購支架時并沒有對支架的材質、厚薄、寬度等指標進行嚴格把關,產生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三是物業不管,當前物業對空調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容易造成鄰里糾紛的空調滴水問題上,而支架的更換和維護是業主自己的事,物業公司大都對空調支架不理不睬。
事關人的生命安全,未雨綢繆永遠勝過亡羊補牢,消除空調支架的安全隱患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房地產開發商在樓盤設計上,要優先設計安放空調外機的平臺,提高空調外機使用的安全系數;政府工商質監部門必須盡快制定行業規范,對空調支架的生產、安裝、維護做出明確要求,堅決禁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空調用戶和物業公司等都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空調支架的日常保養和維護,發現安全隱患馬上排除,及時消除“墜機”危險。
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可是高懸的空調室外機已經成為威脅我們安全的“不定時炸彈”.解決空調支架“三不管”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擔當,生命禁不起開玩笑,根除禍患正當時!
責任編輯:劉傳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