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夜晚,一起錢塘江底的地鐵“趴窩”事故,再一次讓公眾心里對地鐵安全應急打了一個問號。
事后,相關負責人稱導致本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匯流排和電纜是兩種不同材質金屬,因此需要中介物即導電油脂來導電,否則容易造成電腐蝕,而這次發生故障的位置,匯流排與電纜之間的導電油脂就不足,造成了電腐蝕,導致一段2.5米長的接觸線脫落。
事故示意圖
名詞解釋
匯流排和電纜--地鐵列車車背上有一個弓狀物,叫做“受電弓”;地鐵隧道頂部有一排供電設備,就像一道管線,貫穿整個地鐵隧道,叫做“匯流排”,匯流排是鋁合金材質,在它的中間頂端位置,夾著一根銅質電纜。這整個供電系統,就叫做接觸網。列車運行時,受電弓與銅質電纜接觸,電就源源不斷地從匯流排傳導到電纜上,再由電纜傳導至受電弓,進入地鐵驅動電機后,再通過鐵軌返回到供電站,形成一個回路。
一定程度上,地鐵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達程度的一種標志,然而能讓這個標志始終熠熠生輝地存在于城市的前提,無疑是--安全。地鐵安全不僅包括有效的應急機制、地鐵設施的完善,更需要地鐵設備材質的耐蝕性和配備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查與防護,上述地鐵事故,正是由于金屬材質的腐蝕造成的,腐蝕是一種悄悄進行的破壞,卻常常造成令人措手不及的惡性事故,需要在地鐵安全中引起高度重視,在國外同樣發生過類似的地鐵事故。
組件腐蝕引致停電 國外地鐵也遇同樣故障
在新加坡,2012年一年內發生的3起地鐵故障,均因供電軌系統中的組成部件遭氯(chlorine)化物質侵蝕導致供電電纜移位,造成電流中斷;陸路交通管理局及新捷運已就此進行研究,以找出更合適的材質打造可防腐蝕的新部件。
地鐵部件防腐蝕技術創新
鋅鎳滲層金屬防腐技術——于2013年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和管理創新論壇亮相
創新點:
1、鋅鎳滲層金屬防腐技術是我國的發明專利技術,并實現了產業化,在產業化過程中已獲2項發明專利授權,3項發明專利受理,1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研制的工藝配方和工藝溫度曲線使處理樣件鹽霧試驗已達6000小時未銹。其防腐性能已超過不銹鋼,且強度高于不銹鋼,而成本遠低于不銹鋼,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了一種既耐蝕,表面硬度又高,又不影響材料原有機械性能的可取代不銹鋼的新的防腐技術。
2、鋅鎳滲層技術由于加熱溫度低,不影響材料原有的機械性能和形狀,還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加之良好的可焊性,滲層厚度可控性,二次涂裝的再涂性,已具有大批量自動生產的工藝和成套設備,使其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3、鋅鎳滲層技術節能、節鋅、節水,無三廢排放,與傳統的熱浸鋅技術比,其性價比優勢突出,可用于取代污染嚴重的傳統的熱浸鋅技術。
責任編輯:張春穎
投稿聯系:郭靜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郵箱:guojing733@163.com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