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簡介
2014-04-09 10:57:05
作者:中國腐蝕與防護網來源:=$docheckrep[1]?ReplaceBefrom($ecms_gr[befrom]):$ecms_gr[befrom]?>
承擔973課題主要任務:負責污損生物在海洋工程材料表面的競爭吸附行為、生物膜形成、發展機制,揭示生物膜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海洋環境微生物附著過程及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 1950 年 8 月1日,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是國際海洋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 1950 年 8 月1日,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是國際海洋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
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66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近500人;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01人,碩士生導師58人。作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研究生重點培養基地,研究所設有海洋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產3個一級博士點、9個二級博士點和10個碩士點,以及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
建所60多年來,共取得900余項科研成果,其中國家一等獎6項,國家二等獎24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5項,山東省科技最高獎3項,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獎、科技一等獎127項,國際獎16項。共發表論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0余篇),出版專著210余部;共獲國際發明專利授權7件,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70余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40余件,外觀設計專利50余件。
“十二五”期間,研究所將緊緊圍繞“一三五”發展規劃目標,致力于綜合性海洋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立足近海環境演變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論創新與關鍵技術的綜合交叉與系統集成,拓展深海環境與戰略性資源探索的先導性研究,重點在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的新認知、新品種和新生產體系,中國近海環境演變機理與生態災害發生的預測和防控,熱帶西太平洋環流變異及其對氣候、環境的影響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重點培育西太平洋地質演化與沉積記錄、深海環境綜合探測研究、海洋生物多樣性與分子系統演化、海洋生物活性物質與生物能源發掘利用、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防護技術等學科方向,在我國海洋科技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學和技術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展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是國內最早開展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的單位,后在腐蝕與防護研究室(1990-)的基礎上,先后成立青島市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2000-)、山東省腐蝕科學重點實驗室(2005-)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重點實驗室(2013-)。實驗室主要從事海洋環境腐蝕過程和機理、海洋生物污損機制以及海洋腐蝕防護技術等研究。經過50多年的發展,實驗室已經成為國內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研究領域綜合實力最強的單位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也被列為研究所“一三五”規劃方向之一。目前擁有從事海洋腐蝕防護的工程院院士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學者2人,研究員7人,骨干研究人員35人。經教育部批準,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為國內唯一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點。
50余年來,研究室在各種海洋鋼鐵設施包括石油平臺、海洋鋼筋混凝土碼頭等領域的腐蝕與防護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和基礎性的工作。提出了“海洋腐蝕環境” 概念,研究發展了海洋鋼結構設施腐蝕防護新理論與新技術,在海洋浪花飛濺區包覆防腐蝕技術、海洋鋼筋混凝土涂料保護技術、海洋陰極保護與腐蝕監檢測技術、海洋生物污損防治技術等方面具有創新性成果。實驗室科研力量雄厚,具有較完善的實驗設施和分析測試手段;獲得國家863高新技術發展項目、國家“九五”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項目、中海油項目、國家基金等40余項,2007年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控制技術及應用”,侯保榮院士擔任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研究室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2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和中國科學院、省、部(委)二等獎以上的成果近十項。先后出版專著9部,申請專利近百項,其中發明專利60余項,國內外發表論文900余篇,其中SCI、EI文章200余篇。實驗室2000年發起的海洋腐蝕與控制國際會議已成功舉辦六屆。與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科研單位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
-
標簽: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簡介, 973課題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鋁合金LDH自修復自抗菌膜層構建
點擊數:466
碳鋼及合金鋼應用與區別
點擊數: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