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訊:能源東輸工程,這個運輸大量石油的管道從阿爾伯塔省穿過安大略湖直達加拿大東部的管道建設工程,將給加拿大的能源產業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加拿大輸油管道公司長達4600公里,將為加拿大東部的煉油廠和碼頭供應原油,運輸量達到110萬/桶/天。這項工程也許是北美最大的管線鋪設工程。
即使政治反對派極力反對阿爾伯塔原油輸出計劃,但是能源東輸計劃已經是短期內解決東部能源出口及設備運轉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了。
這項管道工程在自然資源開發領域,特別是在環境和經濟方面將會造成重大影響,面臨著巨大挑戰。到目前為止,對能源東輸工程的反對意見雖然溫和,勢態卻呈增長之勢。所以加拿大能源局在最新的項目審批上會慎重考慮加拿大人是否接受這類大型油砂項目。
“因為其他地區的基層動員獲得了成功,所以能源東輸管道項目是目前唯一還在進行而且在進行規劃的管道項目。” 格雷厄姆·賽爾,一位渥太華的環保主義者帶領上百位反對管道建設的渥太華人,“西氣東輸項目--我們付出代價,他們獲取利益。”
以下是能源問題大事記
哈珀政府希望加拿大成為世界石油強國。
原住民組織認為擴大油砂開采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它會讓環境持續惡化”。
他指的是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國家--華盛頓和渥太華一致反對的環保運動,這項運動質疑這個名為“鑰石”的擴大項目--計劃把現今貫穿阿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擴張到美國的管線工程。
“這個焦油砂項目如果繼續為所欲為的擴張,帶來的氣候風險,恐怕我們不能應對。”賽爾宣稱。“這是一個魯莽的,不負責任的,并且缺乏道德責任感的計劃。我們要呼吁聯邦修正能源政策。”
能源東輸計劃將把現有的油氣管道更換掉,但是這樣做帶來的后續工程是龐大的。比如穿越成百條的河流和小溪(大多數在安大略),還將穿過大約155個原住民居住點。對阿爾伯塔省-新不倫瑞克省沿途的5500個土地擁有者也會造成潛在的影響。
相關人士格外擔憂的是原油泄漏問題。他們指出,卡爾加里的Enbridge公司曾經在密歇根州造成這個問題。時至今日,此公司仍在清理他們在2010年在卡拉馬祖河造成的污染。如果繼續擴張此類工程,無疑是增加瀝青污染的風險--瀝青,一種粘稠狀物質,是油砂的副產品。
但是加拿大能源管道公司,盡管看到了“鑰石”項目將毫無疑義地給加拿大南部邊界地區帶來環境風險,卻仍然有信心獲得“能源東輸”的項目審批。這個120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將使東部的煉油廠不再依賴進口石油,也讓阿爾伯塔省的國產原油得到一個出口的平臺。“能源東輸”項目被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和一些省長稱贊為“國家級建設項目”。
加拿大能源管道公司在早起花費了很多精力處理“能源東輸”項目面臨的環境難題。公司在阿爾伯塔省-加拿大東部沿途建立了75個公共論壇,負責對環境問題進行深度評估。
“我們對項目的順利進行有著足夠的信心。”加拿大能源管道公司發言人如此說道。
在過去的幾年里,圍繞著這個數十億美元的項目的爭論,使加拿大人關于資源基建項目的必需性和必須解決隨之帶來的氣候變化究竟孰輕孰重的分歧進一步加深。
因為全球治理溫室效應聲勢已經大不如前,環保主義者把目標瞄準了增產油砂會使溫室氣體增多這個議題。這個議題似乎忘了,哈珀在2006年的講話里曾指出要把加拿大建設成“能源超級大國”。
在國際上,加拿大作為對抗氣候變化領導者的地位在逐漸減弱。哈珀認為《京都議定書》是“社會主義國家從發達國家榨取金錢的計劃”,讓加拿大退出了議定書。因為渥太華方面對制訂新的削減碳排放全球協議的拖延,加拿大被貼上了“綠色恐龍”的標簽。
在2014年度保守黨的預算計劃里找不到“氣候變化”這個詞,聯邦政府稱加拿大遠沒有做到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17%的承諾。
與此同時,衛生部長阿盧卡克發表聲明,他認為溫室效應是一個已經存在的問題,無論他是否認為這個問題是使用礦石類燃料帶來的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帶來的。
環保主義者,民主黨派人士摩根·萊斯利說,在全球對抗溫室效應的浪潮里,加拿大已經到了必須采取主動行動的時候了。“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打破了國際氣候統一戰線,任命了一個對氣候治理科學持懷疑態度的部長--保守黨一切關于氣候的問題都是自說自話。”
阿盧卡克反駁這項認為她不懂溫室效應的輿論指控。她去年秋天告訴下議院,她是“強烈主張對氣候改變問題采取行動”的。
阿盧卡克經常重申加拿大是這一問題的“全球領導者”。對此,她表示,對外渥太華正密切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以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內也在各省減少原油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是最近,她告訴國會議員,把這些污染條例告知相關油氣公司是“不成熟的行為”
在歐洲,加拿大花費了多年時間游說歐盟執委會不要把加拿大所產的油砂列入“不環保的燃料”的名單里。一旦列進去,將對加拿大的原油出口業造成滅頂之災。國家資源部部長瑞克福德最近聲稱,鑒于烏克蘭對歐洲能源出口的緊張形勢,他認為歐盟當局不太可能會給加拿大原油貼上負面標簽。
為了應對這些負面批評,使管道項目繼續進行,2013年,聯邦政府投入了2000萬加幣在加拿大國內和全球范圍內加大宣傳力度。
但是保守派仍然堅持反對意見。去年,12個氣候科學家和能源專家給當時的能源部部長喬·奧利弗寫信表達他們對加拿大相關政策的擔憂。
“我們不信任你們的宣傳。他們都是支持管道建設,擴大礦石燃料的生產的。而這些都會給氣候造成不好的影響。”來自于皇后大學,哈佛大學和西部的一些高校的專家們如此說道。
“要想真正避免氣候改變的問題,必須大幅度削減對礦石燃料的依賴,并開發出更清潔的能源。”這封信中說。
“我們現在建設的基礎設施,將會限制未來發展新能源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擴大在礦石燃料方面的投資,在未來的幾年乃至幾十年內,都會冒著高碳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增加的風險。”
2011年,哈珀和多數對他持贊成意見的議會,已經通報聯邦內閣政府,試圖從簡化審批手續和保留最終決策權的方法加速關于大規模能源項目建設,包括油砂產品項目,以便更多大規模的能源項目能順利建設。
與此同時,渥太華能源政策和積極支持石油產業的擴張的做法遭到了廣泛的批評。有人說哈珀的做法會讓反對派漁翁得利。
“事實上,油砂項目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氣候變化拉鋸戰的靶子。” 自由黨領袖賈斯汀·特魯多評論道,“對政府和石油產業而言,這是個雙輸的局面。他們沒有意識到對大多數民眾來講,環境才是當務之急。”
前保守黨內閣大臣,現正競選阿爾伯塔省保守黨領導人職位的吉姆·普倫蒂斯認為,加拿大被視為落后的氣候改變問題,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改善。“能源開發與環保事業必須同步。”他對渥太華的聯邦保守黨如此說道。
2009年的丹麥國際溫室效應大會--在此大會,加拿大因為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持消極態度受到了指責,出席大會的環境部部長的普倫蒂斯談起這段經歷時,說道:“當時的局面真的很艱難--我們絕不能允許自己再次處于一個落后而被動的狀態里了。”
隨后,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明確地指出,渥太華的政策會使美國慎重考慮是否批準“石鑰”管道擴建項目。加拿大應該“對減少碳排放量做多一點努力”。奧巴馬去年對紐約《時代》雜志說道。
對哈珀的能源政策的強烈抗議已經醞釀數年。2012年渥太華方面發布的關于《環境保護措施綜合預算方案》草案,激起了原住民組織的強烈反對。因為這份提案把環境風險轉嫁給了原住民居住區。
最近,原住民代表開始為了叫停“能源東輸”項目奔走。
“保障我們的權益是這個國家的重要議題。” 加拿大契帕瓦族印第安人的女發言人艾維爾·德蘭格說,她曾經加入由渥太華加拿大理事會成立的反對“能源東輸”項目的組織。“不能侵犯我們的權利,即使把這種意圖藏在諸如綜合預算法案里試圖獲得通過。”
早期,在卑詩省,原住民擁有對擬議的北部輸油管道提起法律訴訟的權益。現今,在卑詩省的原住民將會到法院對哈珀政府發起大規模的法律訴訟。最有可能的起訴理由是,這個審批流程侵犯了他們的憲法權利--渥太華方面繞過原住民的意見擅自啟動工程項目。許多觀察家預計,管道項目的繼續建設就是對此訴訟的回擊。
原住民組織在這些年的能源戰爭里發起了許多法律訴訟和行動,記錄如下:
·為迫使國家能源委員會修改條款以審查摩根公司修建一條貫穿山脈的,從阿爾伯塔到溫哥華的管道項目,溫哥華的堤斯李瓦圖斯族去法院進行訴訟。
·Haisla原住民,Gitxaala原住民和Gitga'at原住民,參與了一項要求對國家能源委員會提議的一個名為“北方門戶輸油管計劃”的提案進行司法審查的法律行動。此提案是提議建設一條直達英屬哥倫比亞省北部的石油管線的。
·由于渥太華批準殼牌提出擴張其在阿爾伯塔省的油砂項目“Jackpine”,亞大巴斯卡河流域的契帕瓦族印第安人原住民對此提起了法律訴訟。
·由于保守派改變對漁業和水路進行保護和監督的政策,Mikisew Cree and Frog Lake原住民提起了法律訴訟。
對于未來的發展前景,民主黨領袖托馬斯·邁爾凱認為加拿大必須改變發展戰略,轉向可持續發展路線。以市場為基礎,建立“限量和交易”制度并發放排放治理津貼是當務之急。
“我們必須要明白,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準則--比如應該開始征收治污費了。我們要確保一點,一個重要資源,如油砂,如果在開采利用過程中的造成了污染,應該讓污染者支付這筆治污費用。”他和Star的記者說道,“這是任何一個政府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責任編輯:張春穎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劉娟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2850329508 郵箱:liujuan@ecorr.org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