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周國富教授團隊高薪招聘博士后需求,具體如下:
周國富教授簡介
華南師范大學全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廣東省 “領軍人才”和廣東省南粵百杰“杰出人才”,是國際光信息材料、器件及平板顯示領域的頂尖專家,全球電子紙顯示技術的重要發明人之一。
周國富教授曾獲1994年法國青年科學家金牌獎、2002年飛利浦最優項目獎和2003年飛利浦最有前途的知識經濟獎,更于2006年6月榮獲飛利浦年度最杰出科學家“Giles Holst Award”獎,成為該獎項第十位得主和自1996年設置以來唯一的華人獲獎者。
作為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首席科學家,周國富教授領銜研發的CD+RW、DVD+RW、Blue Ray等可擦除激光盤與光記錄系統、以及新型電子紙(e-paper)顯示技術等100多項關鍵性發明專利都已成功地轉換為實用產品(例如日本索尼、美國亞馬遜Kindle、中國漢王電子書等)。
期間共發表學術論文165篇,包括1篇影響因子27.417的《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和3篇物理學科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論文,總引用數1439次,引用期刊包括Science、PRL、PRA、PRB、Prog. Mater. Sci.、APL等,其中單篇最高SCI他引278次。已申請和獲得原創性專利近350項,其中國際專利200多項,授權美國專利50項。
現擔任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院長,彩色動態電子紙顯示技術研究所所長,“電子紙顯示關鍵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類紙顯示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華南師范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項目“以光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物理交叉學科群”帶頭人,教育部“光信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等職。
團隊簡介
本團隊擁有了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包括1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Bernard Feringa教授)、3名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名瑞士&荷蘭雙院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名廣東省領軍人才,1名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1個教育部類紙顯示技術創新團隊及1個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
現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研發及辦公場地(其中500平方米超凈間),價值2000多萬的材料和器件制備設備和測試儀器,獲批國家級綠色光電子國際科技合作中心、教育部光信息“111”引智基地、教育部“光信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廣東省光信息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光流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綠色光電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廣東省培育)等多個國內外協同創新平臺。
團隊主持承擔的在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3500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含重點項目2項),省級科技項目10余項(含重大專項3項、重大基礎培育項目1項),累計金額上億元。
一、研究方向
響應型功能高分子研究:要求應聘者專業為化學、材料等學科,研究功能高分子相關方向者優先考慮。具體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材料、化學、材料化學等相關專業背景,博士課題或目前研究方向為高分子智能材料、刺激響應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智能器件等。
二、招聘要求:
1. 在國內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獲得或近期將獲得博士學位,在國外排名前200高校及研究機構或國內985、211院校獲得博士學位的應聘者優先考慮;
2. 善于溝通和交流、責任心強、身心健康、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3. 在化學、材料學及其交叉學科等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過不少于3篇SCI論文,其中1區論文不少于1篇;
4. 成績突出者優先推薦申報“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三、崗位具體要求及職責
1. 獨立完成課題組交給的科研任務或承擔相關課題。
2. 協助課題組從事日常管理和研究生培養。
3. 協助或獨立申請研究課題。
四、應聘申請材料及要求
1. 求職信。
2. 個人簡歷(包含近期證件照、教育背景(本科、碩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經歷)。
3. 代表性論文全文、獲獎證書及參與的科研項目信息。
4. 1-2份國內外學者的推薦信及推薦人聯系方式。
五、薪酬待遇
廣東省政策
廣東省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新時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待遇包括但不限于:
1.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養支持力度。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每年資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每人給予50萬元生活補貼。省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方向項目應加大對博士和博士后的支持,其中自由探索項目中安排30%至50%專門面向未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資助的博士和博士后,并逐年擴大資助規模。
2.實施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每年資助100名優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員、申請進博士后流動站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到國外(境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優勢學科領域,合作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資助40萬元。每年選派200名優秀博士、博士后赴國(境)外開展短期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每年選派100名優秀博士、博士后作為訪問學者赴國(境)外訪問進修、合作研究,派出時間一般為6至12個月。
3.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報副高以上職稱。出站博士后在教學、科研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經用人單位考核成績優秀的,可直接認定為副高或正高職稱。
4.吸引國(境)外優秀博士來粵從事博士后研究。優化珠江人才計劃海外青年人才引進博士后資助項目,采取“核實認定、不限名額”的方式,面向業內公認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進國(境)外博士畢業生來粵從事博士后工作。省財政給予進站博士后每人每年30萬元生活補貼,資助期限為2年;出站后留在我省工作的,省財政給予每人40萬元住房補貼。
5.吸引優秀博士和博士后來粵工作。對引進或畢業(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區工作的35歲以下博士、40歲以下博士后,由各市財政分別給予每人不少于10萬元、20萬元的生活補貼(中央駐粵單位和部屬、省屬單位由用人單位負擔)。對國(境)外引進博士和博士后另給6.萬元生活補貼。對引進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2000萬元資助。
7.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業編制保障制度。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業編制統籌使用機制,預留一定數量的事業編制,專門用于保障博士畢業生和博士后人才的引進、培養、流動所需編制。此類編制專項用于有關事業單位及其博士工作站的博士和博士后,經機構編制和組織人社部門審核后,實行實名制管理。有條件的單位探索員額制管理。
8.推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選拔。選派優秀博士、博士后參加中組部“博士服務團”到西部地區服務。面向省內外選派優秀博士、博士后參加“科技專家服務團”,到粵東西北地區開展掛職服務,服務期限一至兩年。對接粵東西北產業發展需求,組織一批博士和博士后到粵東西北地區柔性服務。鼓勵支持專業性較強的機關、參公事業單位從緊缺急需專業的優秀博士、博士后人員中選拔考錄公務員。
9.優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公共服務。制定落實博士和博士后購房補貼、租房補貼或租住人才公寓等優惠政策,引導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購房新機制,妥善解決博士和博士后的安居問題。博士畢業生報到證辦理時限延長為5年。博士和博士后隨遷子女入讀幼兒園、各級各類學校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由實際居住地或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市、縣(市、區)教育部門妥善安排就讀。允許博士和博士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隨其遷移入戶,在各級人才市場設立博士和博士后集體專戶。博士和博士后配偶愿意在粵就業的,由用人單位通過雙向選擇協調安排工作。來(留)粵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在限牌地區購車可享受一次性小型汽車免費上牌指標。
相關政策鏈接: http://www.gd.gov.cn/gzhd/zcjd/snzcsd/201712/t20171206_262564.htm
華南師范大學政策
1. 博士后在站培養期內年薪(稅前)不低于22萬元,逐月發放。經費來源包括國家、廣東省財政撥款的博士后專項經費和學校預算經費。
2. 超額科研業績津貼依據博士后在站期間取得超出合格等次要求的科研業績成果部分,參照學校現行科研業績津貼與獎勵辦法計算。
3. 博士后在站培養期間可按規定租住博士后公寓。若博士后公寓滿員無法安排入住或博士后自行解決住房的,學校每月發給租房補貼3000元,發放期不超過24個月。
4. 考核優秀者,獎勵3萬元可按相應崗位條件申請學校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優秀青年教師等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5. 學校按規定為博士后繳納社會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
6. 博士后在站期間子女可按照有關規定入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或者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具體政策詳細信息請登錄華南師范大學博士后之家網站主頁:http://pd.scnu.edu.cn/a/20170921/305.html
另外,課題組根據業績情況可以給予額外的補貼和獎勵(面談),并在未來職業發展方面予以強有力的支持和協助。對于引進的優秀人才,課題組將鼓勵并協助申請“珠江人才計劃”海外青年人才引進計劃(博士后資助項目)計劃等各種人才計劃項目,協助申報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經費。
聯系方式
該招聘啟事長期有效。有意者請將應聘申請材料發送至下列郵箱,郵件標題格式:“應聘+目前所在單位+姓名+研究方向”。
聯系人:王耀教授,李皓副教授
E-mail:wangyao@m.scnu.edu.cn;haoli@scnu.edu.cn
工作地點:廣州大學城華南師范大學
研究院網址:http://aoe.scnu.edu.cn
高分子課題組網址:https://www.scnuspg.c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