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工作地點:
松山湖
薪金:
37萬-40萬起
招聘崗位:
博士后
公司名稱:
深圳大學&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一、單位簡介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廣東省首批成立的四個省實驗室之一,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牽頭建設, 以廣東省科技廳為指導單位,東莞市政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共建單位,總體規劃1200畝。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總體規劃1200畝,投資總經費約120億元,建成后人員規模約6600人,其中固定人員2200人,研究生2200人、博士后等流動人員約2200人。實驗室定位于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官方網站: http://www.sslab.org.cn/
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6年11月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國際排名773位;2020年5月進入ESI全球前0.3%,國際排名243位,國內排名47位。材料學院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包括加拿大工程院士1人,國家杰青1人,國家優青1人,廣東省杰青2人,博士生導師10人。材料學院現擁有價值近2億元的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面積近2萬平方米。近五年,承擔科學研究項目共計27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2項,項目總經費1.8億元;近五年,發表SCI學術論文1000余篇,其中中科院大類一區論文300余篇,包括第一單位Science論文2篇。材料學院立足深圳,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際,聚焦先進功能材料,重點開展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光電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的研究,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成為新材料領域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
二、合作團隊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柔性及鋅基電池團隊
團隊負責人為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對待學生和團隊成員非常nice。長期致力于新型水系電池和柔性電池關鍵科學與技術的研發,在高安全水系電池、多功能和柔性可穿戴電池及凝膠電解質等領域成果豐碩,目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CS Nano等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被引29000多次,H-index為92(谷歌學術)。團隊依托香港城市大學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面積近500平米,儀器設備齊全(團隊內有SEM、XRD(原位)、BET、紫外等常用表征設備,另外實驗室層面建有先進的表征測試中心TEM、SEM、XPS、拉曼、紅外、AFM等均很完備),經費充足,有一系列前沿的研究方向正在發展中。
團隊現有教授1人,副研究員1人,博士后2人,研究助理2人,聯合培養碩士11人,行政助理1人(負責團隊報銷、設備維護等),學術氛圍濃厚。團隊成立2年來已在 Angew Chem. In. Ed,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頂級期刊上多篇高水平論文。另外, 本團隊與德國、澳洲、香港、清華、哈工大等國內外多個實驗室保持良好合作關系, 對實驗室成員的晉升或尋找其他工作機會給與全力支持(首位出站的博士后已赴中國石油大學任特聘副教授)。團隊負責人支春義教授的主頁:http://www.comfortablenergy.net/
李洪飛,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研究員,先后就讀于清華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長期從新型儲能器件和柔性電池(包括鋅離子電池、鎂離子電池、鋁離子電池及其他新型儲能器件等)的研究,目前已在Angew Chem. In. Ed,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CS Nano, Joul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7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19篇、熱點論文2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18篇。論文總引用超過6200次,H-index為45(谷歌學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美國專利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級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材料及電池技術研究”的骨干成員之一,其研究成果被人民日報海外版、Science Daily、Asian Scientist、材料人、能源學人等多家媒體報道。曾獲得2020 JMCA新銳科學家、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杰出學術成就獎、清華大學起航獎、挑戰杯全國賽二等獎等榮譽和獎勵。
主要的研究方向:
1. 基于多價態離子(Zn2+、Mg2+、Ca2+和Al3+等)的儲能器件如鋅離子電池、鎂離子電池、鈣離子電池、鋁離子電池及其他水系離子電池(Li+、Na+、NH4+);
2. 凝膠電解質、離子液體、有機/無機雜化電解液及其他電解質;
3. 柔性及多功能儲能器件(各種電池,超電容,hybrid器件等)的設計與制備;
4. 先進有機電池體系研究(金屬空氣電池、Li, Na, K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金屬電池等),
劉卓鑫,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先后就讀于四川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為柔性能源材料與器件,包括柔性水系儲能器件、柔性有機/無機復合熱電器件等。目前已在 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 等SCI收錄的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論文總引用3300余次,H-index為33(谷歌學術)。
三、應聘條件
1. 年齡在35周歲以下,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2.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材料、化學、物理或相關學科博士學位;
3. 最好是做過電池(各種電池均可)或者催化,有一定的電化學背景。做過以下方向之一的優先考慮:有機材料、MOF 、COF、電池電解質、新型無機非材料、金屬負極、水凝膠、離子液體或者理論計算等,對探索電池領域新方向有濃厚興趣。
英雄不問出處,我們不注重學校背景,只要有進取心,肯努力,就不是問題,事在人為。
我們希望您在博士后期間能有所收獲,打下堅實的科研基礎,包括科研的方法,思路,發好的paper(只要努力,好的paper不是問題,大家可以在團隊負責人支老師的主頁上看到近幾年的publication),未來的話在科研這條路上越走越寬。
四、聘期待遇
基礎薪酬37~40萬/年(稅前),薪資組成包括:
1. 深圳市政府對在站期間完成開題考核和中期考核的博士后發放18萬/年的生活補助(免稅);
2. 深圳大學提供約15萬/年的綜合年薪;
3.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提供4-5萬/年的生活補貼;
4. 符合深圳大學優秀博士后人才培養計劃的,可獲得2.4萬/年額外獎勵。
條件:(1)入站時在33周歲以下,且獲得博士學位在1年以內(以博士后到校報到時間為限);(2)泰晤士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包括國內)畢業生,或在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3篇中科院大類二區及以上學術論文。
其他福利待遇:
1. 海外申請人或博士后出站留深者,如若符合深圳市人才計劃的可以向深圳市政府申請“孔雀計劃”或深圳市國內高層次人才等補貼(160-300萬元免稅補貼,分5年發放),細則請參閱深圳市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
2. 深圳市政府對出站留深工作的博士后給予30萬元資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創業前期費用;
3. 入選者安排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周轉住房,空調,沙發,熱水器,冰箱等家電設施配套齊全,拎包入住,房租極低。
4. 優秀博士后在站期間可申請評定副研究員/研究員專業技術資格;
5. 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間以負責人身份申請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各級科研課題資助,包括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博士啟動項目、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團隊在站博士后以負責人身份拿到青年基金1項,廣東自然科學基金、省級聯合基金項目3項】
6. 博士后人員進站,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市,并享受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3萬元)。選擇落戶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辦理隨遷入戶。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學等按深圳市相關條例執行。
博士后是以深圳大學的名額進站,可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工作。深圳大學博士后薪資加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補貼,年收入37~40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