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上海大學先進儲能與節(jié)能材料團隊教師和博士后招聘
2024-03-05 14:08:16
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分享至:
上海大學先進儲能與節(jié)能材料團隊由國家高層次人才李謙教授領銜,依托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制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現(xiàn)代冶金與材料學科”和“集成計算材料與材料基因組”世界一流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重點圍繞高性能鑄造鋁/鎂合金設計、儲氫材料及儲氫系統(tǒng)集成、熱障/環(huán)境障陶瓷涂層材料設計和新型催化材料等方向進行研究,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德國HZG 鎂中心、瑞典皇家工學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以及寶武集團、鞍鋼集團、通用汽車等多家企業(yè)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團隊現(xiàn)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包括國家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國家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東方學者、中國科協(xié)“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獲得者、上海曙光學者、上海市啟明星等。團隊共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863 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課題50余項;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00 余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SCI 論文500 余篇,SCI他引15000 余次。團隊高度重視青年人才與學生培養(yǎng),近年來培養(yǎng)青年教師及博士后11名,其中, 4人入選中國科協(xié)“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人入選上海領軍、1人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1人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和多名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李謙,重慶大學/上海大學教授、博導、國家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現(xiàn)任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鎂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現(xiàn)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擔任 J. Mater. Sci. Technol、J. Magnes. Alloy、Int. J. Min. Met. Mater.、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等學術期刊的 Associated Editor 或編委。長期從事儲氫材料及儲氫系統(tǒng)集成的研究開發(fā),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lián)合基金重點項目、省部級及橫向項目 30 余項。在 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ta Mater.、J. Mater. Sci. Technol等期刊發(fā)表 SCI 收錄論文 390 余篇,引用 9000 余次,H因子 53,入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獲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 60余件,出版中文教材/專著 2 部。曾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創(chuàng)新爭先獎、國際鎂科學與技術獎、國際鎂協(xié)會鎂未來技術獎等;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和重慶英才•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等。劉斌,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研究長期聚焦發(fā)動機熱障涂層和催化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多項課題。Adv. Sci.、Acta Mater.、J. Mater. Sci. Technol.、J. Am. Ceram. Soc.和J. Eur. Ceram. Soc.等上發(fā)表SCI期刊論文150余篇,IF>10的論文32篇,ESI高被引論文6篇,引用4300余次,H因子 35。擔任J. Am. Ceram. Soc.期刊Associated Editor,J. Mater. Sci. Technol.、J. Adv. Ceram等期刊編委,中國硅酸鹽學會特種陶瓷分會和測試分會理事。羅群,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導。研究方向為基于相變熱/動力學計算的輕合金設計,聚焦鎂和鋁合金中關鍵相的調控,構建鎂基合鋁基合金熱物化性質計算模型和數(shù)據(jù)庫,指導高強高導Al、Mg合金開發(fā)。在Adv. Mater.、J. Magnes. Alloy.、J. Mater. Sci. Technol.、Scripta Mater.等期刊發(fā)表論文80余篇,引用 3000 余次,H因子30,其中熱點論文2篇,ESI高被引8篇;申請/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21/13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及企業(yè)項目19項;入選中科協(xié)“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上海市“啟明星”和“晨光”計劃;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二),學術兼職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JMA、RM、IJMMM、有色金屬學報等期刊青年編委。因科研需要,團隊擬在金屬材料、材料物理、能源與化工、冶金工程等方向招聘教師崗位1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員2~3名,博士及碩士若干名。
- 材料圖像,材料數(shù)據(jù)的深度學習方法
https://jobs.shu.edu.cn/Ads/Ads?a=9bf715e6-8335-45cc-a386-57880d8937341. 身心健康,道德品質良好,有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富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2. 具有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授予的理學或工學博士學位,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3. 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相關專業(yè)學術期刊發(fā)表過3篇以上論文。4. 熟練使用第一性原理計算軟件vasp等、相圖計算軟件Pandat、Thermocalc等、凝固過程的建模模擬軟件等的人員優(yōu)先。4.學校周邊附屬幼兒園、小學、中學提供子女就讀便利等待遇。1.基本年薪30-50萬元(稅前),入選國家博士后項目/計劃人員的待遇疊加發(fā)放,其他工資及福利待遇按上海大學博士后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包括繳納“五險一金”、協(xié)助落戶、子女入學入托、入住博士后公寓等;2. 課題組根據(jù)研究任務和業(yè)績提供額外的科研補貼(5-10萬);3.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間申報各項人才計劃和科研基金資助,優(yōu)秀者推薦申請國家引進人才、博新計劃和上海市超級博士后資助等。4.為進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科研和辦公條件,合作導師承擔科研經(jīng)費和會議交流等費用。5.對中期考核、出站考核成績優(yōu)秀者將給予相應的績效獎勵。6.支持在站期間表現(xiàn)優(yōu)秀者申請副高級專業(yè)職務留校工作。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及3個代表作同時發(fā)送至以下郵箱qunluo@shu.edu.cn,binliu@shu.edu.cn,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應聘上大教師/博后+姓名+單位”。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