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朱美芳院士 | 躬耕教壇三十載,勇闖科學“無人區”
    2023-09-12 14:49:20 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分享至:

     

    從教30余年,她始終把教書育人和為師授業放在第一位;專研纖維勇攀科學高峰,她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最高追求。她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陪伴著一屆又一屆青年學子勇敢追夢;她提出有機/無機雜化纖維思想,助力我國從“纖維大國”走向“纖維強國”;她帶領團隊接好接力棒,傳承教育家精神,為教育強國建設凝聚強大力量。

    她就是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

    朱美芳(左三)在頒獎現場。東華大學供圖

    育人沒有完成時,始終把學生放在心頭最重要的位置

    “我們培養的最好‘材料’就是‘我們的學生’。”“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夢,好老師就是要當好學生的‘筑夢人’。”從教30余載,朱美芳始終堅持把教書育人和為師授業放在第一位,用知識智慧和人格力量傾心澆灌每一朵青春之花。

    朱美芳和學生在一起。東華大學供圖

    “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播下希望的種子、科學的種子”。國家需求、學科歷史、人物事跡,使命擔當、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在朱美芳主講的《納米材料與技術》《先進材料進展》《高材專業前沿》等課上,青年學生的熱血和激情總會被“點燃”。作為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朱美芳提出了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的“沉浸式”教育模式。除了在教室里講課,她還帶著學生們走訪企業,到生產現場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討論,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市場需求和急需攻關的難題。她倡導組建了東華大學新材料產業學院,獲批國家首批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匯聚了來自材料、計算機和環境專業的老師,以及上海商飛、上海石化等多家企業的企業導師,共同培養產業亟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其領銜推進的相關教學改革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次、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

    一位好老師會影響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對于大學生來講,初入校園和畢業離校是極為特殊的時刻。多年來,朱美芳堅持給本科生上“第一堂課”和“最后一堂課”,幫助學生扣好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在大一新生“第一堂課”上,她把學科概況、國內外材料領域前沿等介紹給學生,為學生打開了材料世界的大門,點燃了他們的科研夢想;畢業離校前,她細細叮囑學生要始終胸懷理想、情系國家,主動迎接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

    朱美芳給學生上課。東華大學供圖

    師者,不僅是言行上的模范,更是思想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朱美芳幾十年如一日,用模范的言行舉止為師生樹立榜樣,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學生成長,將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間。

    自2008年開始,朱美芳擔任本科生“博導班主任”,無論教學和科研任務有多忙,她都會精心設計并堅持定期給學生開班會。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心理、生活喜好……朱美芳都仔細詢問,認真傾聽,并記錄在冊。一位學生回憶道:“初入大學,除了輔導員,沒想到最先認識的竟然是朱美芳院長。在第一次班會上,朱老師和藹可親,眼神透著一種堅定,卻又關愛滿滿。她挨個詢問我們的入校生活是否有不適,像媽媽一樣叮囑我們,大學生應該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還用她的成長故事激勵大家提早進課題組學習,盡早規劃未來。”當遇到學習、科研、人生等方面的困惑時,學生們總是想到找這個“大家長”聊聊心事。無論什么時候,她辦公室的門始終向學生打開。有的學生雖已畢業多年,仍在不同場合虛心聆聽她的指導,她也總是傾囊相授、孜孜不倦,像蠟燭一樣燃燒著,照亮學生的人生道路。

    一定要把最好的資源力量用在人才培養上。在朱美芳的帶動下,十五年來,博導班主任制度從1.0版到2.0版,再到“1+1+1”迭代升級,包括學科帶頭人、資深教授博導、國家級人才計劃等在內的156人次教師擔任博導班主任,獲益學生3600余名。在此基礎上,學院實施“準研究生制”培養模式,依托“橋梁計劃”,搭建創新培養平臺,鼓勵學生積極申報科創項目、廣泛參與科創競賽,實現低年級學生百分百走進課題組、百分百走進實驗室,本科生深造率不斷提升,2023年達63.83%。

    心懷“國之大者”,勇闖科學“無人區”

    水洗50次后,功能纖維及紡織品仍能保持優異的抗菌效果;可排汗、導濕的運動休閑面料,還能升級“加載”抗菌、阻燃功能……一項項“接地氣”科研成果凝結著朱美芳及團隊30多年的智慧和心血。她將“雜化材料”概念植入纖維世界,創新提出“有機/無機雜化纖維思想”,讓不同材料在納米的微觀世界中合而為一,變身為性能可控、功能更強的新材料,實現了“1+1=2”的精準雜化合成,“1+1>2”多功能傳遞與放大,推動纖維材料朝著功能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極大滿足了人們對“穿得美”“穿得健康舒適”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有機/無機雜化纖維思想”指引下,團隊構筑了多功能纖維的全鏈條設計與一體化實施新策略,建立了雜化材料功能耦合和傳遞機制,創立三大技術發明點,形成六大發明技術,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60余件。在恒逸、德福倫、恒申、美達、龍福等國內化纖龍頭企業全面產業化,開發了通用纖維、智能纖維、防護材料、高性能碳纖維等15類功能產品,打破美國杜邦40年技術壁壘,被廣泛用于服飾家紡、交通運輸、安全防護等領域,相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帶動行業新增產值近1000億元,取得了突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動了我國纖維質量“由低到高”、產業“由大到強”的重大進步。

    朱美芳與師生一同探討實驗問題。東華大學供圖

    “科研就是每天在挫折中前進,做科研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近年來,朱美芳及團隊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著力在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上下功夫,開展跨學科協同攻關,勇闖科學“無人區”,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朝著“星辰大海”目標不斷進發。

    針對智能腦機接口纖維這一國際前沿領域,朱美芳團隊開發了可用于制備皮芯結構水凝膠光纖的集成式動態聚合紡絲工藝,實現了對纖維直徑、機械性能、光學性能進行精確控制,這是世界上第一條水凝膠光纖的連續化生產線,制備出具有優異生物相容性和良好光導特性的纖維。團隊與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蒲慕明院士科研團隊正在積極開展合作,希望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用纖維材料領域取得突破。

    模擬月球環境的月壤玄武巖纖維制備技術目前在國際上仍屬空白。瞄準仿月球環境下的月壤纖維成型這一難題,朱美芳團隊正開展集中攻關,目前已自主設計并成功搭建了模擬月球環境的仿月壤拉絲裝備,實現模擬月球的真空、微重力等極端條件,實現了仿嫦娥五號月壤的連續熔融紡絲,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任務提供技術儲備和纖維結構材料支撐。

    薪火傳承 砥礪奮進

    朱美芳帶領的課題組有個文藝范兒的名字叫“蒙泰”,得名于上世紀90年代初課題組研究開發的“蒙泰絲”——細旦聚丙烯纖維。這種纖維柔軟可染色,并可賦予其多種功能性,實現了單一成果的可持續創新發展。“蒙學善問,泰定求真”成為團隊師生研習的共同追求。多年來,在“蒙泰”文化的春風化雨之下,團隊始終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應用并重,多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國內外纖維和雜化材料領域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研究隊伍之一。

    俯首甘為青年人成長的“鋪路石”和“領路人”。“科研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挫折,而團隊就是陪伴你前行的至關重要的一種力量。”朱美芳不僅是大家的“學術導師”,更是“人生導師”。她提出并實施“1+1+1”青年教師幫帶模式,入校后團隊導師、國外導師和企業導師,在教學科研上多渠道全方位助力成長。已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成艷華就是在團隊為青年教師搭建的合作交流平臺和新興技術創新平臺上快速成長起來的一位“青椒”。“在科研道路上,朱老師既是我的‘學術導師’,更是‘人生導師’。這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團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遇到困難時,大家集思廣益,集中攻關,良好的團隊文化氛圍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豐厚的成長沃土。”成艷華說。

    近年來,這支平均年齡30多歲、學科交叉、開拓創新、團結有為的創新團隊,在朱美芳的帶領下,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等,先后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及滾動支持,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團隊還選拔多名青年教師參加崗位掛職鍛煉,擔任系主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引導青年教師擔任學生科創項目、暑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所在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教育事業是接力事業,只有薪火相傳才能拾級而上、行穩致遠。作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朱美芳說,“我腦海中時常浮現出錢寶鈞、方柏容、孫桐等老一輩材料人在講臺上、實驗室里指導學生的場景,今天我們一定要傳承好老一輩材料人身上的學科文化和學科精神,因材施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長,將教育報國的初心深植于教學科研的沃土,為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早日實現教育強國接續奮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標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不卡 |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