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學術界的蛻化,到了驚人的程度
    2023-09-01 15:40:16 作者:學術生態 來源:科研城邦 分享至:

     

    近二十年的學術界,隨著以課題和項目為代表的學術管理體制,以及各類人才支持計劃的推出,海量的科研經費通過類科層制的學術體系投入到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塑了學術界。學術的本質本是祛魅,讓社會更為理性,但新的學術體制,卻讓學術陷入了理性的牢籠中。


    1、學術評價等級化


    各種分級制度在學術界廣泛盛行,學者除了職稱,還有各種人才符號,職稱和符號儼然是學術地位的最好認證。


    不少學者都熱衷于謀求在科研單位和學術機構謀得一定的“頭銜”。當不了教學學院的院長,也要自設一個研究院做個院長。做不了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的委員,也要挖空心思在各個學會擔任個會長副會長。


    學術論文的質量也以發表的期刊來設定。期刊分了三六九等,發在“頂刊”的論文被看作是高水平論文,普通期刊論文甚至都不計入某些學術機構工作量。


    更有甚者,某些學校和學科在期刊分類中,在英文發表和中文發表中制造等級秩序。經濟管理類學科依據國外期刊論文的影響因子,形成了系統的學術評價標準,在教師職稱評審、評獎和業績考核等環節中,外文期刊都具有絕對權重。


    某211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分級目錄中,A類期刊中的中文期刊只有個位數,但英文期刊卻有幾十個,一些國內公認的各學科權威期刊都未能進入A類期刊目錄。在具體執行中,一些學院鼓勵發表英文期刊,普通SSCI論文比肩《中國社會科學》,而分值是普通中文期刊論文的幾十倍。


    乃至于,圍繞英文發表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產業鏈。一些英文期刊“開源”辦刊,每年發表海量論文,以收取版面費盈利。一些中介機構專門幫助中國學者撰寫的英文論文潤色修改,資深教授對英文發表駕輕就熟,青年教師則努力尋找合作者(往往是國外的合作導師,或本單位的資深教授),論文發表后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名譽上,都有高昂回報。


    2、學術交流江湖化


    這些年,各高校辦學經費多了,各種學術活動也多了。無一例外的,所有學術活動都被冠之以學術會議之名。但是,所有參會的人都知道,參會的重點不在于學術交流,而在于“活動”;學術交流的精華不在于會議場上,而是在會場之外。


    對于資深學者尤其是“大佬”而言,學術活動就是彰顯學術權威的舞臺,主席臺與大會場,主題發言和平行論壇等差異化設置,幾乎就是學術評價等級化的具象化。那些坐在臺下的學術后輩們,交流到的不是前輩的學術創建,而是一套學術江湖的規則,他們發言接受評議,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聽到批評和建議,而僅僅是為了“亮相”、混個臉熟而已。


    不知何時,學術會議邀請期刊編輯參加已經成了通例,讓編輯來評議論文,也成了很多學術會議的通常安排。很多編輯們雖誠惶誠恐,卻也漸漸習慣。在學術會議中,除了大佬受人追捧外,最受人尊敬的就是雜志編輯。編輯受人尊敬,并不是因為其學術水平有多高,學術鑒賞力有多厲害,而在于他們掌握著學術發表的渠道。


    學術會議只是一個形式,最重要的是以會議之名“勾兌”。一些單位搶著辦會,各單位輪流辦會,是因為要學科和專業評估、申請學位點、院長們要評人才符號,辦會不一定能起作用,但不辦會大概率是無法成功的。于是乎,學術大佬們普遍陷入“趕會”的境地中,每個學術單位的會議都得去,不去似乎就是面子上過不去。


    有些小單位,因為學術地位不高,就聘請一些在別的單位已經退休了的資深學者。這些資深學者待遇往往很高,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學科建設”,幫助這些單位聯絡學界,為其參加各種評審創造條件。


    掌握學術資源的“大佬”們在學術江湖的事務上身不由己,而還沒有掌握資源的青年學者也在忙著建立各種“圈子”,他們也在借學術之名吃吃喝喝,拉攏感情。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年紀輕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人才符號,但學術研究已經不是其工作重心,其重心是如何在學術等級制中獲得高位。


    3、學術創作格式化


    學術創作已經越來越程序化和格式化。學術論文的“新八股”,已經深入人心,只要掌握了寫作技巧,似乎就有了學術創作的本錢。


    有些學科的學術論文,堪比流水線生產。文獻綜述、數據清理和論證整合,可以分頭進行。一流的創作,往往不是想法有多好,而是寫作有多規范。


    學術創作的首要目標是讓編輯看懂,讓審稿人挑不出毛病了,修辭變得越來越重要。論文提出了什么好問題,有什么好的經驗證據,結論是否讓人有啟發,已經不重要。因此,大量“精致而平庸”的論文充斥于學術期刊,這些論文形式規范、觀點四平八穩,最容易受到期刊的青睞。


    當前的學術界出現了一個奇觀,青年學子苦于沒有問題意識,苦于沒有理論方法,都在找捷徑。于是乎,各種方法培訓班、論文寫作教材甚是火爆。很多人相信,只要掌握了某一個方法上的“獨門暗器”,立馬就有了學術創作的屠龍術,也就可以在學術界立足。


    于是乎,學術界存在大量很會寫文章,發文章,卻毫無學術素養的所謂的學者。他們的學術生產,如果看外在符號,簡直嚇死人。但從內行看,從用戶視角看,如政府官員、各行業的從業者,乃至于普羅大眾,就覺得讓人無比沮喪,幼稚無比。


    學術創作的格式化,為學術內循環創造了條件。學者在按照格式撰寫論文,期刊按照格式發表論文,學術同行也在按照格式提一些雞毛蒜皮的意見。一篇論文,盡然就神奇地在學術圈內空轉,根本就不用實踐檢驗,也不用在乎外人評價。


    學術創作已經蛻化成為寫論文,而不是艱苦的思考,突發奇想的創新。并且,很多學者都沒有反思,從來沒見過真正的學術創新是什么,都被既有的學術體制所規訓。因此,越來越多的聰明的頭腦,被格式化為寫作機器。


    很可能,絕大多數的學者,有一天會被AI所代替掉。


    4、學術界也是名利場


    學術界的等級化、江湖化和格式化,源于最近十余年來,學術界有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儼然已經是一個名利場。


    因為有利益,就存在如何分配的問題,將一切的榮譽、頭銜和學術位置,都轉化為利益分配的“理由”,由此形成一個等級秩序,便是最好的分配秩序。既得利益者,往往是新利益的分配者。學術等級位置上的個人可能變化,但學術等級秩序卻無論如何也打破不了。


    因為有利益,學者和學術單位就要想法設法在其中獲得一杯羹,幾乎所有辦學平臺和學術符號,都可以轉化為學術資源。在名利場中逐利的人太多,那些潔身自好、純粹的學者就越來越罕見,劣幣驅逐良幣,學術界的江湖味也越來越重。大佬退去,新貴接班;大佬如果遲遲不退,新貴就有可能造反。當新貴崛起之時,學術江湖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只會變本加厲。因為,這些新貴更懂江湖,更知道江湖的玩法,也更享受江湖地位。


    因為有利益,學術界就可以不在乎外界的評價。學者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養尊處優。只要生產出一篇論文,碰巧發表在權威期刊上,就獲得了在學術界生存的硬通貨。學術界豢養了一批“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中人,完全跟不上時代步伐,也無法呼應社會的訴求。更有甚者,這批人還經常矯情,個個以大師自居,稍有利益受損,便牢騷滿腹。


    學術界的蛻化,到了驚人的程度。很遺憾的是,身處名利場,少數學者哪怕是有反思能力,也很難跳出江湖,頂多做個世外高人,自得其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