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就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優秀團隊,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旺盛、思維活躍、知識更新快,是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需要重點培育和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規??焖僭鲩L,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兜谒拇稳珖萍脊ぷ髡郀顩r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齡為35.9歲,呈現年輕化和高學歷化趨勢。
當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歲及以下科研人員獲資助項目數占比約80%,經費占比約60%。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齡已低于45歲。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實施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斗導航、神舟飛天、探月探火等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的許多項目團隊平均年齡都在30多歲。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領域,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也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
但是,與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目標相比,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需求相比,青年科研人員還面臨職業早期科研支持不夠、成長平臺和發展機會不足、符合青年科技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為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
作為科研杰出人才“孵化器”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今年以來也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積極探索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前移人才資助端口,試點資助優秀本科生,推動基礎研究拔尖學生培養。比如將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齡放寬到48周歲,為其承擔科研項目提供更多機會。開展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結題分級評價及延續資助,著力破解杰青項目“帽子化”難題,支持培育戰略科學家。提升評審專家青年科學家比例,支持青年人擔重任、把方向。積極鼓勵青年人才承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搭建青年人才挑大梁的舞臺。深入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專項整治,強化正面引導,為科研工作者心無旁騖開展研究營造良好環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從培育體系、評價機制、激勵手段、科研生態等方面協同發力,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科研人才培育功能,打造體系化、高層次科研人才培養平臺,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符合科學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將國家寶貴的科技資源配置給真正做事的人,特別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養使用一批青年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基蓄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