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言榮指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關鍵并非在于解決從0到1的問題,而更應關注解決從1到0的問題。
李言榮認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重點不僅僅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更重要的是能夠進行真正的創新,解決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的問題。這種“從1到0”的創新才能真正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李言榮提出,科研活動大致分為3種類型:從0到1的原創性基礎研究、從1到100的應用接力放大研究、從1到0的反向應用基礎研究。
第一種是少數人憑借興趣進行自由探索,這種探索是非常寶貴的。第二種是大多數科研人員在他人的發現和發明基礎上進行擴展應用研究,結合實際需求和各種應用場景,這是他們從事科研的主要動力。第三種是目標明確、需求緊迫的研究,研究人員通過攻關突破核心指標、實現裝備應用后,再進行深入研究,就像反芻動物的多胃消化過程一樣。
第三種非常有意義,但往往容易被忽視和低估。它是我國科技發展從簡單追隨和模仿轉變為與世界并駕齊驅甚至領先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黨和國家提出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明確要求。我認為,當前大學和科研機構應該組織更多的力量,集中攻關,解決從系統和整機中梳理出來的從1到0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產品或技術通常需要經歷三次迭代才能實現領先。首先是跟隨,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習過程,雖然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其次是追趕,一旦追上了關鍵參數,就需要有組織地解決從1到0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被應用場景所驅動。這意味著要深入了解技術的本質,及時彌補之前可能忽略的細節,特別是挖掘出隱藏在地下的重要問題。經過這個階段,產品或技術可能會實現與其他領先者并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方面領先;最后是領先,要么需要在技術上擁有獨特的秘訣,要么需要在科學上發現新的原理、現象或工藝。通過這三次迭代,一個產品或技術就能夠實現創新發展并具備自主可控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從1到0呢?
首先,科研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方式進行。對于有明確方向的基礎研究而言,缺乏組織將導致無法形成統一合力,單打獨斗很難持久。一個龐大的研究團隊通常通過應用研究起步,并不積累和壯大起來。為了進行反向基礎關,需要投入一定的力、物力和財力。團隊的領導者追求和眼光起著定性的作用。然而,這種組織行為并非自發發生,也不能簡單地通過號召“要進行理工交叉、多學科交叉”來解決。
其次,我們應該鼓勵那些具備工程系統能力的人去擔任甲方的角色,即成為問題提出者和問題審查者,因為問題的提出比問題的解決更為關鍵。同時,我們也應該鼓勵擅長基礎研究的人擔任乙方的角色,勇于承擔起“應考”的責任,成為問題解決者。
最后,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能夠從1到0、從0到1的人才結合起來,將那些善于深入挖掘根本問題的人與那些勇于突破創新的人才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實現自上而下的需求引導和自下而上的技術推動相互協作,實現上下一致,而不是各自為政。否則,在工程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將得不到解決,而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進展又無法對工程技術產生實質性的幫助。只有實現上下一致、各個方向的協同作用,才能獲得更高的性能,并將效果最大化。只有這樣,高校和科研機構才能更好地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