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捷報!4位華人科學家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6-05-06 13:35:25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網絡 分享至:

        u=1600519863,4171198607&fm=21&gp=0.jpg

      

          近日,美國科學院(NAS)公布了2016年新增選院士名單,共有84名科學家當選。同時,NAS還增選了21名外籍院士。本次新當選院士中有4位華人學者(3位院士,1位外籍院士),他們是:

     

        戴宏杰(Dai, Hongjie):斯坦福大學化學系教授

     

     


          美國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于1863年由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布成立。目前共由三部分組成: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醫學研究所組成,它們分別于1916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從起初的50位成員,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在已經發展至2250名成員,其中有452名成員為外籍院士(即擁有除美國以外國籍的學者),大約有200個院士獲得了諾貝爾獎。在歷年當選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名單中,有很多華人學者的身影,包括李政道、楊振寧、施一公、袁隆平等著名科學家。

     

    斯坦福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杰

     

    11.webp.jpg

     

           戴宏杰,1966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陽,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納米技術專家,湖南大學客座教授。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長期從事碳納米材料的生長合成、物理性質研究、納米電子器件研發,以及納米生物醫學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獲得了廣泛的影響,是國際碳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2004年獲得“裘利斯史普林格應用物理獎”;2011年2月10日,入選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堂榜單(TOP100CHEMISTS,2000-2010),總排名第7,華人排名第1。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教授孟祥金

     

    12.webp.jpg

     

          孟祥金,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孟祥金博士1985年本科畢業于濱州醫學院,1988年在武漢大學醫學院(前湖北醫科大學)獲得微生物與免疫學碩士學位,并在位于美國愛荷華州Ames的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免疫生物學博士學位。在1999年加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取得教職之前,他在位于馬里蘭州Bethesda的美國國立衛生院變態反應與傳 染病國家研究所任資深研究科學家職位。


          其研究方向為獸醫和人類醫學公共衛生領域內重要的新發病毒、人獸共患病毒的致病分子機制和疫苗研發。迄今他已經在同行評審的國際刊物上發表超過250篇學術文章、綜述和書籍章節。入選湯森路透公布的從1997至2007年間微生物學學科文章總引用數世界上排名前1%的高被引科學家。2012年當選為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

     

    13.webp.jpg

     

          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于中國蘇州,國際頂尖的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88年從木瀆中學畢業后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獲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開始先后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楊培東當選為湯森路透集團依據過去所發表研究論文的影響因子而確定的“全球頂尖100名化學家”,并且居于榜單前列第10位,同時入選同一標準的“頂尖100名材料科學家”榜單的首位。2012年4月18日,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4年4月28日當選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2015年獲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15年度天才獎。


          研究方向為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太陽能轉換為燃料用納米線、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等離子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學、無機化學,以及低維納米結構在光電等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等。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安芷生

     

    14.webp.jpg

     

          安芷生,1941年2月25日生于湖南芷江,籍貫安徽六安,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院長、陜西省科學院院長,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第四紀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科學委員會副主席等。


          為確立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及其與深海沉積序列的對比、研究黃土堆積演化與環境變化的關系作出重要貢獻首先引入了第四紀磁性地層學重建了第四紀不同時間尺度東亞季風變遷的序列系統地提出我國中東部環境變化的季風控制論,論述了青藏高原隆升與亞洲季風演化的關系,分別在Nature和《中國科學》上發表。代表作有《最近13萬年中國的古季風記錄》。1991年、200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安院士長期從事黃土、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研究,包括黃土與環境、地層學、古土壤與古氣候學、磁性地層學和微形態學、季風變遷與過去全球氣候變化、黃土高原環境保護與治理。系統地提出了黃土堆積演化模式及其與東亞環境演變乃至全球變化的關系;系統地提出了控制中國環境變化的東亞季風控制論,提出東亞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和突發事件的證據和規律,并獲得國際承認。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周婭

     

     


        孟祥金(Meng, Xiang-Jin):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


        楊培東(Yang, Peidong):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


        安芷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為外籍院士)


        至此,美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數達到465人。
     


        孟祥金(Meng, Xiang-Jin):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分子病毒學教授


        楊培東(Yang, Peidong):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


        安芷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為外籍院士)


        至此,美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數達到465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欧美亚洲日韩另类中文字幕20 |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