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東升在歐美同學會舉辦的第十屆“中華學人與21世紀上海發展”研討會上透露,繼C919之后,中國商飛下一個型號的飛機,將增加復合材料的應用,計劃達到51%左右。
2005年,我國開始啟動自主研制大型民用客機的項目,但是卻面臨著飛機制造業起點低,缺乏經驗積累和相關科學數據參考的問題。從飛機制造業材料供應來看,李東升指出,復合材料包括碳纖維、樹脂等材料,在國產民機機體上使用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國產新支線飛機ARJ21-700仍以金屬材料為主,但大型客機C919則使用了12%的復合材料。下一個型號的飛機,會增加復合材料的應用,計劃達到51%,鋁合金及鋁鋰合金比重則下降到20%左右。
他同時指出,目前國產飛機完全采用進口復合材料,國產復合材料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問題。
例如,國產復合材料缺少在民用飛機、尤其是大型客機上的應用經驗;生產過程控制體系不完善,導致材料性能分散性大,許用值低;國產材料整體發展水平落后;牌號眾多,可信數據太少且不能共享;在價格上,國產復合材料缺少競爭力。
據報道,李東升曾在空客公司從業十余年,長期從事復合材料結構強度分析。他指出,航空材料的發展對航空技術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航空技術的發展需求又極大地促進和引領航空材料的發展。伴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金屬材料正在被更“輕”、更“強”的先進復合材料所代替,復合材料用量已成為新一代民機先進性的重要標志,也是民用飛機主制造商爭奪新一輪國際民機市場份額的關鍵參數,民用飛機的集體結構復合材料化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金屬材料仍然不可或缺,其技術革命將在民機機體結構應用中迎來春天,比如3D打印技術的應用。”李東升說。
李東升介紹,目前國產飛機選擇復合材料,主要從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和環保性等方面考慮。在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方面,他建議上海大力扶持、推動國產復合材料的研發應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