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中,軟件技術驅動的數字互聯將會徹底改變整個社會。其影響范圍之廣、變革速度之快,使得這場變革有別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工業革命。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軟件與社會的未來”議題組針對800位公司管理人員進行了一項調查,以判斷這些企業領導人在何時預測到這些足以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將會給公眾生活帶來顛覆性改變,并期望能充分理解這些變革對于個人、組織、政府以及社會的影響。
此次調查形成了《深度轉變:技術引爆點與社會影響》這一報告。下文摘錄的是這項研究中介紹的21項技術變革,并額外收錄了兩項,其中包含了這些技術的引爆點以及走進市場的預期時間等內容。
變革1:可植入技術
引爆點:首款植入式手機將商業化
展望2025:82%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人們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而這些設備與人體的聯系也愈加緊密。設備不再僅僅是可穿戴的,還能夠被植入體內,發揮通信、定位、行為監控及健康管理等功能。有了植入式設備,原本需用口頭表達的想法可以借助“嵌入式”的智能手機來完成,而一些隱含的想法和情緒也有望通過讀取腦電波及其他信號的方式來傳達。
變革2:數字化身份
引爆點:80%的人在網上具有數字身份
展望2025:84%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全世界網民的數量在過去20多年快速增長。在互聯程度越來越高的世界中,網絡上的虛擬生活漸漸變得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在未來,建立并維護好自己的網絡形象會如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打扮、言語及行為來展示自己一樣稀松平常。在網絡世界中,人們能夠依靠他們在網絡上的虛擬形象,搜索并共享信息,自由發表言論,與他人邂逅,并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展并維護與他人的關系。
變革3:視覺成為新的交互界面
引爆點:10%的閱讀眼鏡可連接互聯網
展望2025:86%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在未來,人眼與視覺也將成為連接互聯網及數字設備的新媒介。通過視覺與互聯網中各種應用與數據直接連接,個人的感官體驗經過調節后被加強,從而更具身臨其境之感。而隨著眼球追蹤技術的興起,智能設備可以向視覺界面輸入信息,并通過眼球與之進行互動,對信息進行反饋。
變革4:可穿戴設備聯網
引爆點:10%的人穿著可連接互聯網的衣服
展望2025:91%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科技越發個人化了。早期的電腦需要幾個大房間才放得下,后來能放在桌子上,現在則能放在膝蓋上。當前的科技水平從我們口袋中的智能手機上可見一斑,而未來的科技將會被直接嵌入衣物和配飾中。2015年蘋果公司發布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不僅能聯網,還同時具備了智能手機的多種功能。越來越多的服裝與可穿戴設備將帶有嵌入式芯片,使穿戴者能利用該物品連接互聯網。
變革5:普適計算
引爆點:90%的人能經常訪問互聯網
展望2025:79%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在將來,經常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服務將不再是發達國家的福利,而會成為像飲用清潔飲用水一樣的基本權利。由于無線技術所需的基礎設施少于其他許多公共服務(如電力、道路與水),它的普及速度很有可能要遠超過后者。因此,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將可以與地球上任一角落的人進行交流與互動。信息的產生和傳播會比以往更加便利。
變革6:便攜式超級計算機
引爆點:智能手機的使用率達到90%
展望2025:81%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隨著科技發展使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小,運算能力卻越來越強,尤其是價格越來越低,人們對智能手機的接受度只會更快。新加坡、韓國和阿聯酋等國家快要達到引爆點,有將近90%的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機。逐漸采用那些能讓人們處理復雜任務的高速運算設備是大勢所趨。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每個人使用的設備數量會大幅增加,這些設備不僅具有新功能,還能處理特殊任務。
變革7:全民無限存儲
引爆點:90%的人擁有免費的無限存儲空間
展望2025:91%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在過去幾年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為客戶提供近乎免費的存儲空間作為部分附贈服務。存儲空間商品化已是大勢所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存儲價格飛速遞減(幾乎每5年變為之前的1/10)。世界的發展趨勢是存儲空間實現全面商業化,可以讓用戶免費享用無限量的存儲空間。而企業獲利的最佳方式可能是通過廣告或遙感勘測。
變革8:萬物互聯
引爆點:有1萬億個傳感器與互聯網連接
展望2025:89%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由于運算能力不斷上升,硬件價格持續下降(依舊遵循摩爾定律),幾乎將任何東西連接上互聯網都十分劃算可行。所有物品都會智能化并能聯網,從而促進更廣泛的交流和數據驅動的新型服務,而這些都是基于日益增強的分析能力。專業人士認為,未來世界的每一樣(實體)產品都可以與無處不在的通信基礎設施相連,同時無處不在的傳感器也能使人們充分感知周圍環境。
變革9:數字化家庭
引爆點:家用電器與設備使用的互聯網流量超過50%
展望2025:70%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在20世紀,家庭使用的能源大部分直接用于個人消耗(如照明)。未來,這種能源需求會被更復雜設備的能源需求所超越,這些設備包括烤箱、洗碗機、電視和空調等。隨著家庭自動化快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控制照明、百葉窗、通風設備、空調、音視頻播放設備、安防系統和家用電器。可提供各種服務的聯網機器人也可以幫上忙,如進行真空吸塵等。
變革10:智慧城市
引爆點:出現第一座人口超過5萬卻沒有交通信號燈的城市
展望2025:64%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許多城市會將服務、公共設施以及道路接入互聯網。這些智慧城市將能夠對能源、物料流、物流運輸及交通等領域進行管控。目前率先踐行這一理念的地區,如新加坡和巴塞羅那,已經開始實施許多數據驅動的新服務,例如智能停車方案、智能垃圾回收以及智能照明等。智慧城市正不斷拓展其傳感技術網絡,致力于打造出能夠連接不同技術項目的核心數據庫平臺,在此基礎上依靠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拓展出新的服務。
變革11:運用大數據進行決策
引爆點:出現第一個用大數據資源替代人口普查的政府
展望2025:83%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到來
當今的公共數據資源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而理解與管理這些數據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大數據的運用能夠讓諸多行業及應用領域的決策過程變得更快更好。自動化決策為公眾提供了便利,讓政府和企業能夠提供全方位的實時服務和支持,從與顧客的互動到稅務的自動申報與繳納,無所不包。不過,利用大數據進行決策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機遇,也潛伏著風險。建立起對決策數據及算法的信任至關重要。
變革12:無人駕駛汽車
引爆點:美國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中無人駕駛汽車達到10%
展望2025:79%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奧迪和谷歌等大公司已經開始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試驗,而其他許多企業也加大力度,開拓新的解決方案。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能效和安全性能上超越需要有人掌握方向盤的普通汽車。此外,它們也可以緩解交通壓力,降低排放,并對現有的交通及物流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變革13:人工智能與決策
引爆點:首臺人工智能機器加入公司董事會
展望2025:45%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到來
除了駕駛汽車,人工智能還能從以往的情境中獲取經驗,提供建議,自動完成一些復雜的決策過程,從而能夠基于數據資料和以往經驗更簡單快捷地制訂出具體方案。
變革14:人工智能與白領工作
引爆點:30%的企業審計由人工智能完成
展望2025:75%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將在此之前發生
人工智能擅長模式匹配及自動化處理,使其可擔任大型組織中的很多工作。可以預見,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取代很多目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
變革15:機器人與服務
引爆點:美國出現首位機器人藥劑師
展望2025:86%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機器人技術已經開始影響各行各業,從制造業到農業、零售業及服務業,無所不包。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提供的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達110萬臺,而汽車制造過程中有 80%的工作都由機器完成。 機器人正在提高供應鏈效率,以做出更為高效及可預測的經營業績。
變革16:比特幣和區塊鏈
引爆點:全球 GDP總量的10%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
展望2025:58%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比特幣和數字貨幣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產生的。“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信任機制,可以通過分布式方式追蹤可信的交易記錄。目前,區塊鏈中的比特幣總價值在 200億美元左右,達到了全世界 GDP總量(80萬億美元)的 0.025%。
變革17:共享經濟
引爆點:全球更多人選擇拼車代替私家車出行
展望2025:67%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大家對于這一現象的共識通常是指技術的發展使實體(個人或組織)能夠共同分享某個實物商品或資產的使用權,或分享/提供某種服務,這在以前是非常低效甚至完全不可能實現的。這種商品或服務的共享通常可以通過網絡市場、手機應用與定位服務或其他技術驅動型平臺來實現。這些行為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和系統摩擦,使所有參與者都獲得恰到好處的經濟利益。
變革18:政府和區塊鏈
引爆點:政府第一次通過區塊鏈征收稅款
展望2025:73%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區塊鏈為各國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它未經規范化,也不受任何中央銀行的監管,也就弱化了央行對貨幣政策的控制;另一方面,它能夠建立新的稅制,并將其納入區塊鏈自身的體系之中(比如小額交易稅)。
變革19:3D打印與制造業
引爆點:第一輛3D打印汽車問世
展望2025:84%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一種根據3D數字圖紙或模型逐層打印,從而創造出實物的技術。3D打印有望實現用簡易的設備來制造復雜的產品。 3D打印技術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不管是在風力渦輪機制造還是玩具生產過程中,你都能見到這項技術的身影。
變革20:3D打印與人類健康
引爆點:進行首例3D打印肝臟的移植手術
展望2025:76%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在未來,3D打印機不僅能夠打印物品,還能夠制造人體器官——這一過程被稱為“生物打印”。器官與普通物品的打印過程大致相同,也是根據建好的3D數字模型逐層打印。 3D打印在滿足顧客的定制化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而沒有什么比人體更加需要定制了。
變革21:3D打印與消費品
引爆點: 3D打印的消費品占到總量的 5%
展望2025:81%的受訪者認為引爆點會在此之前出現
只要擁有一臺 3D打印設備,任何人都能輕松進行3D打印。這一技術能使某些傳統消費品根據需求進行本地化打印,顧客就不必特意前往商店購買。 3D打印機有望成為辦公室甚至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設備。這將進一步降低獲取消費品的成本,讓3D打印產品變得更為普及。
變革 22:定制人類
引爆點:第一個“編輯基因組”嬰兒誕生
從21世紀初到現在,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幾乎下降了6個數量級。近年來,隨著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在基因組編輯領域也出現了相似的趨勢。與之前的研究方法相比,該技術還因其高效能、高效率及低成本而得以廣泛應用。由此可見,真正的革命并不在于科學家們編輯動植物基因的能力取得突破,而在于新的基因組測序及編輯技術帶來的更大便利,大大增加了有能力參與實驗的研究者的數量。
變革23:神經技術
引爆點:首次將完全人工制造的記憶植入人腦
回顧過去幾年,在全世界受資助最多的研究項目中,就有兩個屬于腦科學領域:一個是人類大腦工程;另一個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起的“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雖然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科學和醫學研究領域,但我們也目睹到神經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非醫學領域也得到迅猛發展。神經技術包括監測大腦活動,觀察大腦與世界之間的互動和關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