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到鋁再到碳纖維,輕量化是汽車發展的趨勢。在日本,伴隨著這種趨勢而來的,有的企業將投資轉向鋁材料,有企業要將鐵的潛力挖掘到極致,還有的企業則聯合大學等研究機構從德國“偷師學藝”研發最新的碳纖維材料。不難看出,汽車材料競爭已進入白熱化。
美國福特最暢銷的“F-150”皮卡全面改用鋁制車身引起熱議。重量減輕了300多公斤,耗油更省,銷量也不錯。同樣在多個部位采用鋁制材料的美國特斯拉廉價車型 “Model 3”,也在上市1周內接到了超過30萬輛的訂單。
無法阻擋的汽車輕量化趨勢
神戶制鋼所會長兼社長川崎博也表示,“汽車輕量化趨勢已經無法阻擋”。鋁的重量只有鐵的3分之1,在強度一樣時,鋁的重量約比鐵輕50%。神戶制鋼雖然主營鋼鐵業務,但其針對輕量化設立的1千億日元戰略投資中有一半以上投向了鋁材料。
日本國內最大鋁業公司UACJ的名古屋工廠決定將鋁制飲料罐生產線改造為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并設置全新的精加工生產線。廠長田口正高表示,到2020年日本國內鋁市場規模將達到現在的2~4倍。UACJ在5月收購了生產特斯拉和福特汽車鋁制骨架的美國廠商,瞄準這一商機正在進行大規模投資。
6月24日,在新日鐵住金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們擔憂地問:“鐵業務怎么樣了?”這是因為汽車行業使用以鋁為代表的新材料趨勢正在擴大。日本鋼鐵企業和汽車行業經過多年努力,才實現了兼具強度和易加工性新一代鋼板的實用化。但環保規定變嚴格的速度也很快。美國規定到2025年,汽車燃效要比2016年提高50%。單靠改善引擎難以實現。
新日鐵住金向汽車廠商提議開發減重20%的最高級鋼板,并計劃在2020年以后實現量產。新日鐵住金副社長高橋健二表示,“我們現在只發揮了‘鐵’能力的10分之1,要將鐵的潛力挖掘到極致”,顯示出要與鋁等新材料進行對抗的決心。
碳纖維量產加工技術有欠缺
汽車材料不只限于鐵和鋁。2016年6月,豐田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PHV” 在日本國內首次亮相。車身后門采用了強度比鐵大、重量比鋁輕的碳纖維強化塑料。雖然日本東麗和帝人等企業占據著全球大半的碳纖維市場份額,但是現實情況仍很嚴峻。因為日本在碳纖維材料的車身和保險杠等零件的量產加工技術方面還很落后。而德國寶馬已在小型純電動汽車“i3”的車身上采用了碳纖維材料,成功實現了“碳汽車”的量產。
三井物產認為,如此下去會讓日本陷入只能供應碳纖維原料的不利地位,已經迅速展開行動。三井物產從德國進口RTM設備(將樹脂融入碳纖維材料后再進行加熱固定的裝置),并交由金澤大學的革新復合材料研發中心(ICC)與30家企業進行共同研究。該設備于2016年4月啟動。在本田出身的研究所所長鵜沢潔的帶領下,三井物產、東麗等材料企業以及設備、零件公司技術人員正在共同努力進行研發。
汽車材料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日本汽車廠商和材料制造商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共同探索成功之路。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龐雪潔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