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被稱為 “新材料之王”,具備超薄、高強度、導熱性、導電性、透光性極佳等特性: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是自然界最薄材料;其結構穩定,強度比最好的鋼材要高出百倍以上,超過鉆石;石墨烯導熱系數高達5300W/m·K,高于碳納米管等新材料和金剛石;電阻率比銅或銀更低,為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透光性高達97.7%,幾近透明。
智庫合伙人·石墨烯產業聯合調研組
有專家說,發現石墨烯,意味著硅被替代成為可能,下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大幕將隨之開啟,人類也將因此走進“碳時代”。
但聯合調研組走訪時發現,省內不少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對這種新材料的認識還存在種種誤區:要么看不清,認為石墨烯只是應用面狹窄的小眾新材料,與本企業和本地經濟發展關系不大;要么看清了跟不上,認為其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完全無視其產業化日新月異的進展。
這兩個誤區,對一個企業,可能意味著丟失一個商機;對一個地區,可能意味著錯過一次趕超的機遇。
A 誤區一
石墨烯與“我”無關
省內某市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聯合調研組,當地雖有石墨烯企業,但并不打算特別支持——不過是眾多新興新材料之一,市場前景未定,與本地產業關聯度不大。省內某研究院也持同樣觀點,建議合作企業暫停石墨烯研究轉戰鋰電池。
但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提供的材料顯示,石墨烯應用范圍之廣遠超想象,可廣泛應用于傳統產業,以提升其性能;或催生全新的革命性產品,帶來顛覆性的用戶體驗。
有什么用?
加入工業材料,顯著改善性能;或可替代硅材料,做新一代電子芯片
因發現石墨烯而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安德烈·海姆向聯合調研組表示,將石墨烯添加到塑料、橡膠、金屬等材料,或加入潤滑油、纖維、電池液、油漆等液態工業品中,可顯著改善它們的性能。
無錫云亭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成介紹,該公司將石墨烯加入泡沫塑料包裝盒后,強度提升3倍,已可廣泛用于冷鏈運輸;實驗室中提升6倍,可替代EPP塑料成為汽車防撞系統部件。
塑料、金屬是主要工業材料,石墨烯用得上,當然不“小眾”。
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近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石墨烯與神經元連接且還能保持活性細胞的完整性,這是制作用于控制大腦的腦深部移植物的第一步。石墨烯用于高性能傳感器,比硅基傳感器靈敏度高了45倍,器件尺寸降低為二十五分之一。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向聯合調研組介紹,石墨烯做成的芯片主頻理論可以達到300GHz,計算機處理器的運算速度相比硅芯片可能提高數百倍,功耗也更理想。IBM公司已開發出了第一只石墨烯晶體管。
未來,石墨烯將扮演怎樣的產業角色?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認為有三種可能:類似碳纖維,在航空航天等某個特定領域必不可少;類似塑料的應用,廣泛運用于各種產品;替代硅材料,發展出新一代電子芯片,由此從“硅時代”進入“碳時代”。
怎么用?
利用石墨烯優化傳統制造;發展新一代石墨烯技術及產品
聯合調研組認為,在四川制造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石墨烯應用具有特殊價值。
我省七大優勢產業中有5個,即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開發、油氣化工、釩鈦鋼鐵產業,可借助石墨烯轉型升級。石墨烯制備本身也屬于油氣化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與石墨烯有關聯,存在借由石墨烯產生新一代技術及產品的可能。比如新能源產業,經石墨烯改性后的鋰電池和石墨烯制超級電容器已有較成熟的產品出現。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中,節能環保裝備、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與石墨烯的應用有直接關聯,比如節能環保裝備產業,江蘇今年9月啟動了石墨烯光催化項目,首款產品為專業治理水質的石墨烯光催化網。
石墨烯加入塑料、橡膠、金屬、涂料等,過剩、低效產能有望變為優質產能、有效供給。
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有量化估計:10年內國內石墨烯產業預計達到千億級。國際知名石墨烯會議Graphene Live曾發布預測,到2018年全球石墨烯產業規模約329億美元。相關全產業鏈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美元級。
德陽市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聯合調研組,德陽對石墨烯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提檔升級的作用寄予厚望,期待能助力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通用航空與燃機)、新材料等產業的迅速崛起。目前正在加緊推進的工作,就是進一步找準石墨烯和德陽境內大型工業企業的結合點,研究提質增效的具體路徑。
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認為,利用石墨烯優化傳統制造的過程,也就是促進石墨烯產業大發展的過程;石墨烯產業大發展,反過來又為傳統制造提檔升級創造條件。
B 誤區二
石墨烯產業離爆發還很遠
中科院成都有機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聯合調研組,與他們接洽石墨烯合作的企業中,僅10%為川企,其余多數來自沿海省份。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夏和生認為,對石墨烯產業化進度的誤判,會影響企業對重大市場機遇的把握,錯失機遇。
“爆點”臨近 能不能抓住窗口期
王小剛介紹,在產業萌芽期,產品單一,企業數量極少,成本高,收益少;到產業成長期,大批企業加入,配套和協作開始出現,骨干企業開始涌現。
石墨烯當前處于產業化的哪一階段?
當前準市場化的石墨烯產品成批出現。無錫碳世紀生產的石墨烯潤滑油,可節油6%-8%,今年投入市場,收入已逾百萬元;常州碳星生產的石墨烯分離膜,應用于環保,7月份量產,預計今年效益700萬-800萬元。國內有約百家企業已經過2-3年的孵化,目前產品具備或部分具備投放市場的條件。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就有超過70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的產品。
歐盟23國主導的、投資逾10億歐元的石墨烯旗艦項目,第一階段從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任務為科研;第二階段從2016年4月份開始,任務是推廣石墨烯的應用,每年的資助經費相當于第一階段的總和。
綜合種種現象,聯合調研組認為,石墨烯產業已步入成長期,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產業格局。“爆點”還有多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納米和能源技術首席科學家孫學良,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魏志凱等專家認為2-3年或更長;安德烈·海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長賈寶平、常州墨之萃科技有限公司產業中心總經理陸光俊等則認為,大略需要1-2年,甚至更短。“爆點”來臨前是窗口期,如果抓不住,隨著資本紛紛涌入,“后來者”將成“落后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碳纖維產業可為前車之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錯過其窗口期,至今產業水平落后國外30-40年,每年需花高價大量進口。
格局已現 能否搶占“西部中心”位置
從聯合調研組收集的信息來看,多個省市在大力發展石墨烯產業。
江蘇:2011年10月,常州成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2013年,無錫出臺2013—2020年石墨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并成立無錫石墨烯產業發展示范區;同年,國內首條石墨烯薄膜生產線在常州投產。5年時間常州聚集了69家企業,無錫聚集了40余家企業。
山東:2014年青島高新區成立青島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5年時間聚集企業近30家。
廣東:2014年3月廣東鴻納噸級石墨烯生產線在東莞投產;深圳石墨烯專利申請量與美國、以色列相近,5年時間聚集企業超過30家。
北方以青島為主,東部以江蘇的常州、無錫為主,南部以廣東省的深圳、東莞為主的石墨烯產業格局已形成。中西部地區尚未出現優勢明顯的石墨烯產業基地。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區域競爭下的產業分布遵循一定規律——在發展過程中會自然分區域進行集聚,成為較為完善的產業集群,最終形成多中心格局。當這一格局相對固化后,“后來者”就只能承擔配套等邊緣角色。四川地處內陸,如果在某方面具備獨占性,或可突破區位約束,否則將因區位劣勢而很難分到“一杯羹”。
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正在加緊制定新材料領域相關“十三五”規劃,或將對石墨烯產業進行全國配置。四川必須積極爭取在頂層設計中占據“西部中心”的戰略位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