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多個權威機構獲悉,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進入最后評審階段,年內有望正式發布。
當前,我國船舶工業仍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其中包括:結構性產能過剩突出,行業集中度不高,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產業綜合技術實力待提升;船舶配套產業發展仍然滯后;管理水平差距較大,生產效率亟待提高。
克拉克松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新接訂單量1503萬載重噸,占全球份額37%;到9月底,手持訂單量11061萬載重噸,占全球份額的36.4%。我國是造船大國但還不是造船強國,尤其是“雙高”船舶(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接單能力不足。
對此,規劃提出,下一步我國船舶工業應加快轉型升級、創新和信息化,綠色發展。具體目標為,到“十三五”末造船產量占全球份額40%以上,力爭達到50%;高技術船舶、海工裝備核心技術主要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本土化率達30%以上。
受航運業持續低迷影響,2016年以來,我國造船業工業總產值、企業經濟效益雙雙下滑。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船舶行業94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160億元,同比下降2.7%;94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80億元,同比下降4%;利潤總額24.2億元,同比下降26.7%。
規劃還制定了“十三五”期間的重點任務,包括化解造船產能過剩、推進行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鼓勵軍工企業生產民用基礎設施和“民參軍”;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打造智能船廠;加強配套設備自主化建設能力;推進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大對外合作和開發等。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進一步推進船舶企業的兼并重組,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國內船舶企業做大做強。據知情人士介紹,未來多個部委將聯合推出促進船舶企業兼并重組的配套政策,有望在財政和金融等多個方面給予支持。
在近期召開的船舶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座談會上,工信部提出了推進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6項工作:
一是繼續把科技創新擺在行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強化政府引導,著力化解過剩產能;
三是將智能制造作為船舶工業管理升級和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
四是全面推進中國船舶制造“品質升級”;
五是著力培育一批優強企業,保證優質企業度過“寒冬”;
六是要進一步深化軍民融合,加大“引進來、走出去”的力度。
“僅僅在供給側積極地去產能,對于拉動中國船舶工業走出低谷是不夠的,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需求側的牽引,需要給需求側企業以大力支持,使他們有動力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中船重工總經理孫波介紹,船舶工業未來形勢更加嚴峻,提早應對是當務之急,要集中精力和有限資金扶持優強企業,提升造船集中度,在國家及時給予政策支持的同時,企業也要盡最大努力,不斷健身瘦體,苦練內功,在整合重組、降本增效、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成效,不斷提升競爭力。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