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簡稱“戰略咨詢委”)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戰略咨詢委主任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院士、戰略咨詢委副主任周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論壇。論壇以“推進強基戰略,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為主題,廣泛匯集智慧資源,分析、交流當前工業制造重要基礎產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探討、總結制造強國建設的思路和經驗,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建議。
路甬祥在致辭中指出,工業基礎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的重要支撐,是加快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礎。從2011年開始,工信部就把工業強基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加力推動。2014年,制定了《加快推進工業強基的指導意見》,組織實施了“工業強基專項實施計劃”。2015年,《中國制造2025》把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列為九大戰略任務之一。2016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工業強基戰略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為加強引導,形成共識,匯聚資源,突破制造業發展瓶頸和短板,戰略咨詢委組織編制了《工業“四基”發展目錄(2016年版)》,并于今年11月發布。
辛國斌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圍繞“完善政策”這個中心,通過“應用牽引、平臺支撐、重點突破”三個環節,大力推進了工業強基戰略,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積極成效。工業基礎能力建設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工業強基發展戰略研究取得初步成果,部省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基本建立,一批“卡脖子”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辛國斌表示,2017年將圍繞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繼續按照體系化、整體化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問題導向、應用牽引,開展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行動,實施重點產品“一條龍”應用計劃,發揮工業強基專家咨詢組的支撐作用,舉辦推進工業強基工作現場會,優化工業“四基”發展環境。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在《中國制造2025》中,工業強基被列為核心任務之一。其中,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直接決定著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是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體現,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條件。
現階段,我國工業總體實力已邁上新臺階,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工業大國。但是,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的特征十分突出,工業“四基”基礎能力薄弱,嚴重制約工業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提升工業基礎能力,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我國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戰略基石。
“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是我國制造業領域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頂級會議。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柳百成、干勇,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屠海令等參加論壇并發言,上海市經信委、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遼寧忠旺集團、安徽應流集團在會上做了經驗交流。參會人員共200余人,包括戰略咨詢委全體委員、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代表、地方工業和信息化部門主管領導、重點領域的行業協會代表、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四基”企業代表等。
嘉賓觀點集粹
工業強基——即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工業基礎是支撐和推動工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體現為制約我國工業發展、受國外限制嚴重、具有戰略前瞻性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方面,簡稱工業“四基”。工業“四基”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工業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
在此次“2016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上,與會嘉賓分別針對工業強基中的“四基”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工業強基的區域發展落實
徐子瑛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
我們提出了面向十年、布局五年、抓住三年的發展思路。具體是:面向十年,聚焦一個目標,重點突破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四基”關鍵問題,實現自主保障和應用推廣,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整機牽引與技術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布局五年,實現5個一批,實施一批工業強基重點項目,強化一批前瞻性基礎研究項目,構建一批重點產業基礎平臺,突破一批重大基礎材料和關鍵工藝創新,提升一批有發展基礎的“四基”企業。抓住三年,實施三大策略,“點式打穿”策略,在每一個點上通過引進并組建高水平團隊,集中推進目標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線面結合”策略,在重點領域中突破和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尖端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和市場壟斷;“縱橫交錯”策略,在重要“點”進行縱向打穿的同時,加強不同領域橫向之間的交叉融合發展。
“四基”之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
屈賢明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工業強基戰略研究課題提出了解決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發展的三條路徑。第一,培養一大批專精特的小企業,這些企業專注于一種產品的生產,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活力,獨立于主機之外。第二,實施重點產品的一條龍計劃。中央專項資金和地方的財政資金相結合,重點的產品按一條龍解決方案進行重點布局,由專精特零部件企業牽頭,以聯合體的形式走入科研院所,設計、材料、工藝、制造裝備、實驗檢測裝備的企業進行聯合公關,實現了產業化,占領國際和國內市場。第三,實施重點領域的一攬子計劃。選定一個重點產業,集中各方面的優勢力量,對其核心基礎元件和工藝進行開發和產業化。集研發和平臺建設,做出長遠的安排,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今后,將圍繞十大重點領域,逐一地、系統地實施所需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的自主化。
尹紀成 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亨通是服務于光纖光網和電力電網及網絡建設運營等領域的國家級創新企業,是中國光纖網絡、電力電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經過多年攻關,亨通獨立開發出15項新技術,10項新工藝, 20套新設備,解決了光通信行業發展的基礎材料—超低損耗光纖的技術瓶頸問題。
超低損耗光纖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2615億元,其意義在于突破光通信行業發展基礎瓶頸:實現新一代超低損耗光纖裝備與工藝的獨立自主化;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超低損耗光纖的關鍵基礎材料的國產化,替代進口;滿足400G和Tbit級“三超”光通信網絡對超低損耗光纖的重大需求。
朱璟輝 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執行官
高云自主研發FPGA取得快速進展,完成55nm有國際競爭力中低密度產品全面布局,完成28nm中高密度全系列構架和模塊初步設計,進入模塊優化和產品集成階段。目前已申請國內專利22項,國際上連續兩年被EE Time評為2015,2016全球最值得關注60初創企業。
工業強基建議:建立切實可行的自主FPGA中長期目標,夯實基礎;引導各類國家基金進入,將自主FPGA做大做強;組建FPGA芯片產業聯盟,帶動行業發展;創造環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將國內外真正高端行業人才引入國家急需突破領域,形成持續創新發展的動力。
“四基”之關鍵基礎材料
屠海令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院士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的規模達到1.9萬億元,年增長率是26%,但在投資方面也存在一哄而起的現象,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現在的研發模式必須轉變,新材料的研發要從炒菜和試錯的模式轉變成按需設計的模式。
目前,新材料的發展呈現出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器件一體化、納米化等特點。發展的特點是新材料和其他學科深度融合,新材料可以導致顛覆技術的出現。
我們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式,一方面要提升競爭力,協同發展,同時要注重基礎材料升級換代,前沿新材料研發。寬帶半導體材料我們必須要搞,在這方面目前我們還是在跟跑。
邱永寧 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4年,公司承擔了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挖掘機專用高壓柱塞泵和多路控制閥”項目;2016年11月份,累計銷售約4000臺套,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0%以上;2016年12月,HP3V系列軸向柱塞泵和HVS系列多路控制閥通過鑒定委員會鑒定。鑒定委員會給出了“產品符合工程機械高端液壓件配套生產的要求,解決了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產品整體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價。
工業強基經驗體會是:1. 由易到難,由內而外的產品開發戰略;2. 匠心凝聚,推進科學嚴謹的開發方針;3. 外引內培,大力實施人才興企策略;4. 把握機遇,兼并收購加快液壓板塊的發展步伐。
“四基”之先進基礎工藝
柳百成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要加強“先進基礎工藝”創新能力及平臺建設,建設一批獨立、非營利為目的,能為跨行業、或全行業服務的關鍵的、競爭前先進基礎工藝創新研究中心(國家或省級),如輕量化材料與工藝創新研究中心(已建立協同創新聯盟)等。同時,基礎工藝研發要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強數字化、智能化(ICME)先進基礎工藝研發。
楊穎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中車株機正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與整機協調發展;以替代進口為目標,循序漸進補齊核心基礎零部件短板;以轉型升級為方向,持續探索先進基礎工藝和智能制造技術;以豐富試驗驗證為指引,全面提升產業技術基礎體系;以協同創新為陣地,打好夯實“四基”攻堅戰。他們的目標是立足強基工程,勇當“制造強國”的排頭兵。
“四基”之產業技術基礎
干勇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經歷了改革開放后“爆發式”快速工業化過程,面對發展新需求,我國在技術、資本、人才積累嚴重不足,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不健全,亟需在繼續推進工業化同時,加強工業化基礎的補課任務。
打造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設計創新平臺的新模式,將助推工業發展彎道超車早日實現。
蓋洪濤 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忠旺集團是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艦船制造、海洋工程、電氣工程等領域用鋁合金材料支柱企業,2012年6月開始建設年產5萬噸高速列車車體底架用7000系結構材產業化項目。雖然在項目建設初期只考慮企業自身利益和發展,沒有同國家行業的發展聯系起來,但列入“工信部強基計劃”那一刻起,我們身感榮幸和責任的重大。為期3年的建設項目完工后,忠旺集團完成了熔鑄和擠壓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及檢試驗能力升級工作,形成年產5萬噸生產能力;開發出7N01鋁合金牽引梁和枕梁的制造技術及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丁邦滿 安徽應流集團副總裁
作為國內領先并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安徽應流集團的加氫反應用關鍵閥門鑄件項目被列為國家強基工程之一,該項目采用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相結合的實施路徑,開展技術攻關,新增研發、生產和檢測設備,完善配套公用設施,形成加氫閥門鑄件批量生產能力。
未來,安徽應流集團下決心要在新型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 2017, 制造強國, 新起點, 工信部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