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正式啟動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已支持98個中科院院屬研究單位的408位拔尖科學家開展前沿研究。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這一計劃于2016年開始部署,旨在為拔尖科學家們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與平臺,形成穩定支持,產出重大原創性科學研究成果。
穩定支持:為缺少科研經費的優秀科學家“雪中送炭”
用白春禮的話說,這項計劃的特點在于將“人才”與“科研”相結合,為缺少科研經費的科學家“雪中送炭”,而且分老中青三個層次,在不同的學術發展階段予以支持。
據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院士介紹,這一計劃主要面向基礎研究,給予五年及以上的穩定支持。該計劃支持對象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久經證實的“立志報國、不忘初心、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杰出學者”和“拔尖青年科學家”開展的研究項目;二是有經費缺口的,即所獲經費不能滿足重大科研創新工作需求的“拔尖人才”。
計劃分為理論類和實驗類項目分別予以支持。對理論類項目,“院士或頂尖科學家”和“中年杰出科學家”支持額度為每年20萬元,“拔尖青年科學家”為每年10萬元;對實驗類項目,“院士或頂尖科學家”支持額度為每年100萬元,“中年杰出科學家”為每年60萬元,“拔尖青年科學家”為每年50萬元。
高鴻鈞說:“這一計劃的項目經費只能用于科學研究,不得用于固定人員的績效與津貼發放。同時,在項目執行期間,可根據受資助者經費的總體狀況‘按需調整’。”
重大轉型:讓科學家不再為錢奔走為錢忙
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看來,實施這一計劃的意義遠超過資助本身:“這是科研管理方式的一個重大轉型。”
近年來,科研領域競爭性經費過多、穩定支持不足,一直是我國科研人員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也是制約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痼疾。姚檀棟說:“科學需要長期積累,但為了競爭經費,科學家們絞盡腦汁給自己的研究想個新名字,想著怎么寫申請項目的‘本子’。實際上,工作還是那些工作。”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研究員劉明院士等科學家對此都有同感。劉明說:“百年老店在于創新,更在于堅持。”基礎研究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需要長期專注才能有所創新,只有將科學家從四處找錢的窘境中解放出來,才能讓他們安心科研。
科研人員都在期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能改變這種現狀。趙忠賢說,在穩定支持上,計劃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希望在評價、評估時,不要再沿用被廣大科技工作者詬病的體系和方式,尊重科研規律、探索出一套新的評價方式”。
穩定軍心、專注持久、志在高遠,這一計劃瞄準的是世界科學的頂峰。高鴻鈞表示:“希望借助這一計劃,我們能夠沖擊國際一流甚至國際頂尖水平的基礎科學問題,做出具有國際頂尖級的重大原創成果!”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